第43章 关于天雄军宿卫的公文往来(中)
  可看到后面,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
  后文中李弘冀为了让自己老子放心天雄军的战斗力,详细的追忆了天雄军这些年打过的大胜仗。
  这也是应有之意。
  可李璟觉得一连串战绩后的斩首数量实在是有点触目惊心,似乎这薄薄的信纸上都透出浓浓的血腥味来。
  一想到,由这样一支部队守在皇宫外,心里便未必安定的起来。
  只是看到最后一段时,当时心中勃然大怒“竖子敢尔!”
  李弘冀非常贴心的表示,圣人不需要担心天雄军作为野战部队,在执行宿卫任务时会毛手毛脚。
  恰恰相反,天雄军在此上经验老道,成绩斐然。
  当年睿皇帝全家居住于丹杨宫时便是由天雄军护卫,其间捉拿的意图不轨的反贼不计其数,全都一刀了事,杀到后来距离丹阳宫一里之地都成了老百姓自发不愿经过的禁区,宁可绕个远路。
  后来迁睿宗皇帝全家到泰州居住,又是天雄军的妥善保护才免得杨家几百口人免遭不幸。
  所以李弘冀在信中拍着胸脯表示,圣人放心,天雄军上下一定把皇宫护卫的妥妥的!
  除了蚊子外,别的刺客是一个都不会放进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璟心中怒气勃发,却又不知道该喷向谁?
  李弘冀?
  明知他的表章中话里有话,但每一句都抓不到把柄。
  魏岑?
  陈觉?
  李征古?
  这些人也都是为自己在考虑,只是没想到竟然被李弘冀钻了这个空子。
  也不能说是空子,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但反过来,知父也莫若子。
  李弘冀这一手狡诈异常,正好砸在李璟的软处。
  那就是迷信……
  李家是非常迷信的一家人,这点从李昪死于服丹便可得知。
  虽然李昪死前,拉着儿子的手表示后悔并劝告儿子别这么迷信。
  但对李璟来说从小树立起来的信仰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事实上李昪的得国也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第一次徐温的大儿子徐知训反复逼迫李昪放权,甚至考虑动手暗杀,而李昪那时尚未成气候,无法反抗。
  结果眼看徐知训要得手了,这家伙却自己作死去惹了另一个节度大将朱瑾,被后者骗到家里杀了。
  李昪的危机遂解。
  第二次,则是徐温病危,想要招亲儿子回来继承家业,结果信送到半路上,徐温就死了,李昪乘机接手徐温的军权。
  徐知训,徐温死的实在是太守时,如果晚个三五天,李昪可能就被杀了。
  如此一来,李昪对天命的就更是深信不疑了。
  而且李昪篡吴前,吴国境内也莫名其妙多出了不少诸如“东海鲤鱼飞上天”(李昪是东海人),或者“李花要代杨花开”的童谣。
  是不是李昪派人散布的,不好说。
  李昪两次的化险为夷加上童谣的威力,还有他之前对宗教的虔诚,使得耳濡目染下的李璟对这些神神秘秘的事情也越发敬仰起来,宗教是派什么用处的?
  不就是负责解释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或者事情么?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栽倒在宗教的说辞之下?
  两种人:最聪明的和最笨的。
  李璟显然属于前者。
  同时乱世中也是宗教势力扩张最为厉害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是无法分清宗教与迷信区别的,或者说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神秘主义为幌子来招揽信徒。
  哪怕你贵为天子,往往也会入套,历史上佞佛的帝王还少么?
  西方也是如此,不过西方是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彻底打碎教廷的桎梏,将宗教演化成为一种形而上的哲学存在。
  而中国则是到了49年后……
  起码在南唐,虽然大家都是圣人门徒,口头上都说要敬鬼神而远之,但一到初一十五,该烧香烧香,该磕头磕头,紫金山上道观庙宇的生意都好的不得了。
  再说中国人的宗教观向来是和谐共处,家里给大成至圣先师上完香后,再去道观求个签,随后去庙里随个喜,下山的时候顺便去庵堂吃碗素面,也是不少人紫金山一日有的主要行程。
  这种大环境大氛围下,人就会变得格外敏感,事事都要讲究口彩吉利。
  万一碰到个不吉利的事情或者所谓的先兆,就要想办法去化解或者祈禳。
  否则,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就会变得格外别扭,而在这种别扭状态下,也确实容易发生意外,如此一来反而是坐实了坏兆头确实会带来厄运的逻辑。
  负反馈一旦形成,人就很难跳出其间,这也是后世邪教洗脑的主要手法之一。
  当然李弘冀不是穿越者,懂的没那么多,但他懂李璟。
  知道自己的文学中年老子,最看重的就是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天雄军干过如此晦气的事情,如果不是专门提出来,几乎都没人想得到了。
  吴国的杨家已经和历史的尘埃一般,消散在南唐的上空,就是上个月的餐霞楼事件后,从李璟到内司,也从没想到要去提审一下,泰州丹杨宫中的杨氏族人……
  如果不提这个事情,李璟巴不得让天雄军来宿卫,可一旦点出之后,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
  眼下李璟等于是吃了个哑巴亏,他不是李弘冀这种我命由己不由天的狠戾性子,见天雄军如此晦气,心中便打了退堂鼓。
  李璟只好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前线也确实掉不开部队,有李景遂、李景达、宋齐丘压着,李弘冀能耐再大也翻不起多大浪头来,再说不是把六儿子也推出去了么。
  而且看样子,这小子似乎干的还挺欢,如此多重保险下,这天雄军的事情就放到以后再议吧。
  一路在轿子里想着,到了清辉殿也拿定了主意,让手下拟旨,鉴于江北前线依然吃紧,调天雄军宿卫的事情便暂缓吧。
  写完后也懒得过门下和尚书二省,直接用印后便让人快马送了去。
  ……
  时隔一日便接到两封截然相反的圣旨,柴克宏此时对李弘冀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夸赞的词来,只是愣愣的看着这位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