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博弈
  当初王琛承诺过,只要冷艳给自己当私人安全顾问,等回到通州后,一定会替其沉冤得雪,一定会替华家十三口报仇雪恨。
  凭借他如今的权势,想要对付一个戍兵军中的总教头,轻而易举。
  哪怕冷艳如今是被通州的军队抓去,不归王琛管辖,可他刚刚给曾环便利,想必要个人还是十分简单的。
  这件事他并未怎么放在心上。
  要不是之前冷艳迟迟未归,说不定那什么王总教头早就被他干掉了。
  听到萧峰的话后,王琛第一时间让人去拦曾环,可惜的是,曾环和他侄子跑的挺快,已经离开静海州衙。
  无奈之下,王琛决定亲自去一趟通州州衙,拉下面子找曾环先把冷艳要回来,然后再进行正常手段替华家十三口沉冤得雪,实在没证据,那就只能暗地里找机会“咔嚓”掉王总教头了。
  有一点是必须的,冷艳一定得要回来。
  让人准备车马,发了拜帖,然后王琛带着谋士萧剑化离开州衙。
  通州城。
  马车进去的时候,王琛还不时能听到有人在谈论王记,看来软文效果还在持续,嗯,广告嘛,肯定不可能一次性,需要反复地洗脑,好几波呢。
  “诶,最近城里谈得火热的王记怎样了?”
  “能怎么样,你没听见大家都说不会去买吗?”
  “自打通州和静海分家之后,你们觉得咱们通州人还会支持静海知州家开的王记?”
  “那么贵。”
  “傻子才买。”
  好多人纷纷响应。
  然后,一个爆料出来了。
  再然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爆料的人是一名曾府的家丁,正巧路过,碰到一个熟人,上去插了两句话,“嘿,王记的东西傻子才买?你们怕不是得了癔症,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买?我告诉你们啊,咱们东家和通州各大商行合作,一下子从王记拿了好几十万贯钱的商品呢,据说啊,以后还有可能拿更多的货。”
  “天啊!”
  “好几十万贯的货?”
  “您莫不是在说笑吧?”
  围观的人纷纷叫了起来,表示不敢执行,也没法相信。
  那家丁还说:“我骗你们有什么意思?不行你们找李老爷、钱员外等大户人家的家丁去问问,或多或少应该会有些消息传出来,另外啊,昨天王记搞那什么促销一百套商品,一个时辰都没到就全卖光了,你们说说王记商品有多好卖?”
  听到实情,众人还是接受不了。
  “不能啊。”
  “大家都疯了吗?”
  “那么贵的东西还哄抢?”
  好多人都不能够相信,觉得曾府的家丁说话水分太大了。
  随后,有人还真的找几个商行大佬的家丁了解情况。
  李府家丁:“真的,咋滴了?我府里老爷、夫人、小郎君等宗室子弟早就用王记的东西半年有余,个中奥妙尔等不知,咱们家老爷啊,听到有机会贩卖王记商品,看到了商机,拿出来好几万贯钱呢。”
  钱府家丁:“只要有钱,傻子才不买王记的东西呢。”
  冯店家酒楼的小二:“没错,东家变卖了不少产业,说要和曾知州的侄儿一起做生意。”
  一路上王琛听得哑然失笑。
  古代老百姓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才有这么多时间闲扯,要是换成现代社会那种快节奏,估摸只有在网上能看见这样热烈的谈论姿态了。
  距离通州州衙还有五六百米样子。
  王琛甚至还听到了不少百姓们的犹豫声。
  “那些豪门大府的家丁不会在说谎吧?”
  “一个人说谎,十几、二十个都这么整齐?”
  “难道王记的东西真那么神奇?”
  “只可惜咱们买不起啊,不然倒是可以买一件试试。”
  这些讨论声,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但是王琛却听得心中一动,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种子,一旦以后通州百姓生活条件好了,经济收入增长,那么这群现在不是“潜在客户”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同样有可能变成“潜在客户”。
  他更加确定要经营好王记的品牌。
  经过通报,马车进了通州州衙。
  ……
  里面。
  左侧议事厅。
  王琛见着了曾知州。
  曾环看见王琛,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哈哈大笑道:“王知州,特地追过来拿钱?”言罢,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叠纸张,“正巧我侄儿和通州各大商业的人把飞钱准备好了,你数数,是不是这个数目。”
  王琛来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钱,可是正巧能把钱收回去,他也没有拒绝,伸手接过,递给旁边的萧剑化,“萧先生,帮忙清点一下。”然后才认真地对着曾环道:“曾知州,我所来并非为钱,而是有一事求您帮忙。”
  不是为了钱还收的那么利索?曾环险些翻白眼了,不过嘴里没有那么说,笑吟吟伸手道:“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因为这件事对于王琛来说不算什么大事,索性拉着椅子在曾环办公桌面前坐了下来,道:“听闻最近通州戍兵抓了一名叫做冷艳的女子,曾知州知道吗?”
  曾环一愣,随即蹙眉道:“知道,我还知道她是您府里的人,对吧?”
  嗯?
  你怎么知道的?
  王琛感到有点不对劲了,按耐住性子没问,依旧用商量的语气道:“能麻烦曾知州把人交给我吗?”
  “要是平时我二话不说把人交还给你,只是如今……”曾环眉头越锁越紧,用为难的语气道:“她被关在路监司,案件在几日之前已经由人八百里加急送去大理寺定案,我没有权利释放人犯啊。”
  王琛还以为曾知州推脱之言,有些不悦道:“曾知州,若是你不想帮忙,也不用推到大理寺头上,我虽对刑律不甚了解,但依旧知道州级能审判死刑案件,怎么可能闹腾到大理寺去?”
  宋朝的司法制度,实际上是三级三审制。
  宋朝的基层司法审判机关设在县一级,由其知县负责。但县级司法机关只能处理杖刑以下的刑事案件;徒以上的,知县搜集证据,并对案件审理明白,然后上送州里,这称叫“结解”。县知事对于刑事案件,原则上应亲自审理。县属镇岩官员,只能处理轻微刑事案件,以笞为限,应处杖以上的案犯,即送县讯办,不得自行决断。杖以下的刑事案件,由县判决执行,知县署名。县狱只羁押未决犯,已决犯笞、杖罪的行刑后即释放,徒以上的犯均要上解州里,故不羁押已决犯。
  所以电视机里放宋朝知县在法场监斩都是错误的。
  但州一级就不一样了,凡属处徒以上的案件,均需送到州里处理,州可以判决执行徒以上直至死刑的案件。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犯了谋反、谋逆之类十恶不赦的大罪,案子都可以归州里管。
  自然,王琛在听到曾环的话后,觉得对方是在推脱。
  或许是曾知州刚刚求着王琛办过事,细心解释道:“王知州,州是有权处理死刑案件,但是不知道你听过‘法重情轻,情重法轻,事有可疑,理有可悯’等特殊案件知州就应将全部案卷送请朝廷裁判,这叫奏谳。凡奏谳的案件,都要由大理寺详断,根据我朝律法《宋会要》“刑法四”的规定:凡应奏谳而不奏谳,或者不应奏谳而奏谳的,知州都要受一定的处分,为的就是防止我等在办案上的专断或者推诿。”
  王琛怔了下,“你是说冷艳的案子有蹊跷?”
  “不是蹊跷。”曾环摆摆手,道:“华氏十三口被灭,震惊通州,年前的时候,此案我已经上报朝廷,正巧戍兵中有人认出疑犯冷艳,便拿了下来,幸好和她随行的一名叫做贺连的书生告诉我等,冷艳乃是你府里的人,我等才没有移交大理寺,留在了路监司,不然,此等惊世骇俗的灭门案,一定会有大理寺全权负责。”
  贺连?
  间歇性精神病的贺书生?
  王琛不清楚对方怎么会和冷艳碰上,但是他知道一件事,如果这件事移交到大理寺,自己基本上就插不上手了,到时人证、物证俱全,冷艳肯定会被定罪为灭门案凶手,自己想要救出对方就千难万难了。
  看来比自己想象的要麻烦很多。
  王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自己该不会救不了冷艳吧?
  麻痹,要逼急了,回头哥们儿把重机枪拿出来去劫法场,特娘的,反正冷艳不能有事。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过保她无事就一定要保证没事。
  况且,自己刚刚成为静海知州,要是连手底下的人都护不了,威信何在?颜面何在?
  以后手底下的人怎么看待自己?
  以后自己管辖范围里的老百姓怎么看待自己?
  大家一定会认为,噢,这个刚刚上任的静海知州怂本事都没有,连自己的人都保护不了。
  王琛长长吐出一口气,知道冷艳必须得救,最好还要正常途径,劫法场是万不得已才做的事情,他想了想,“我想去路监司见见冷艳。”
  “按照道理上来说,你身份敏感,不能去见疑犯。”曾环先说了一句,紧接着道:“但咱们和范漕司关系不错,打个招呼,想见人应该没问题。”
  王琛嗯了一声,“我即刻出发。”
  “慢着,我这里有案件卷宗备案,你拿去看一下。”曾环挺够义气,“只是这件事你不能对外说,不然老夫会有麻烦。”
  王琛感谢道:“多谢曾知州。”
  曾环让王琛坐在这里等候,跑出去了。
  大概等了十几分钟。
  抱着厚厚一叠卷宗的曾环回来了。
  王琛接过卷宗来不及细看,匆匆告辞。
  先见到冷艳再说。
  ……
  路监司在扬洲,距离通州大概三百多里路,马车全力赶路的话,大概需要一天半样子。
  尽管已经下午,救人心切的王琛并没有回静海州衙,而是让人回去通报了一声,然后和萧剑化两人匆匆赶往扬洲。
  马车里。
  萧剑化刚刚翻阅好案件卷宗,露出凝重的神色,“主公,此案对冷姑娘极为不利。”
  王琛点头道:“我听她说过,当初她发现华家十三口被灭,刚刚准备出门去报官就被官兵发现,误认为是疑犯,算得上认证物证俱全。”
  萧剑化认真道:“按照目前来看,冷姑娘必死无疑,但是我们一定要让她无罪。”
  “嗯?”王琛瞧过去。
  萧剑化分析了一番,大致意思和王琛刚才自己猜测的差不多,无非是说王琛刚刚上任连自己的人都护不住,会折损了威信之类。
  只要能以正常途径保住冷艳,王琛的威信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相反,还会提升。
  另外一点,要是王琛能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替冷艳洗脱冤情揪出真正的凶手,很有可能会名动天下。
  华家十三口被灭啊。
  震惊全国的超级大案子。
  任何一个官员,要是能在这种情况下替冷艳翻供,都能获得极大的名声。
  有名望和没名望在古代的差别非常大。
  最简单一点,要是你有名望,好多有志之士会慕名前来投靠,另外,你要干什么事,哪怕手底下没钱,也有可能无数人主动送钱过来。
  这不是说笑的。
  王琛无奈道:“证据确凿,想要翻供太难,要是冷姑娘被判死刑,先生知道有什么方法解救吗?”
  “方法是有。”萧剑化不急不缓说道:“其一,大赦天下,其二,自宫,其三,赎刑,其四,丹书铁券,其五,死刑复核,其六,长相英俊也有可能哦。”
  王琛无语道:“长相英俊能免死刑?”
  “呵呵,这是玩笑话,不过确实发生过。”萧剑化解释了一句,“汉朝丞相张苍早年犯法,即将被斩首,就是因为身姿又高又大,肤白貌美,被路过的将军王陵看见,顿生爱才之心,这才向刘邦说情,赦免了张苍的死罪,在我朝是没可能的。”
  啊?
  还真有这种事?
  合着长得帅不仅能当饭吃,还有可能免死?
  王琛听得哭笑不得,要是平时,他肯定会非常感兴趣和萧剑化多聊聊这件事,但是现在救人要紧,他顾不得谈论,询问其他五种解救方法的可实行性。
  大赦天下不用说,顾名思义,如今没有什么大喜事,不太可能,自宫的话一般适用于男性,冷艳是女人,也不可能,再说了,一般古代人,基本上宁愿死都不愿意接受自宫,又不是每个人都是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史记》大业。
  还有丹书铁券没有,同样不行。
  那么只剩下两种办法,一种是赎刑。
  什么是赎刑,就是花钱减刑,自古以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免死,那是历史惯例,除非特殊案件。
  这招可行。
  另外一招死刑复核。
  尤其是在宋朝,为了防止冤案错杀,其中律法明文规定,给予死刑犯三次“喊冤”的机会。
  在宋代,朝廷十分尊重死刑犯的人格,为了避免冤假错案,宋代立了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如果在行刑之前喊冤,就得立刻停止执行,并换其他官员重新审理案件,而且一审的官员必须回避。
  重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证明犯人有罪。当然,为了避免有些犯人钻空子,一直喊冤,宋朝还规定,每个临斩之前的犯人有三次喊冤的机会,也就是说,有三次全面重审的机会。到了南宋,又额外增加了两次喊冤的机会,也就是杀一个犯人基本都需要经过五拨不一样的官员审判。这样一来,冤案的概念大大降低了。
  听完后,王琛大大松了一口气,笑道:“只要钱能够解决的都不是事情。”
  “主公,在下认为,最好不用要钱解决。”戴着口罩的萧剑化目光炯炯看过来,“您身为朝廷命官,而华家又是十三口被灭,惊世骇俗,若是用钱解决,难免会给人留下您包庇罪犯的印象,对您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非常不利。”
  王琛呃了一声,“你的意思,一旦冷艳被判定死刑,我就只能走死刑复核这条路?”
  “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钱罪。”萧剑化点头道。
  好吧。
  希望一审能够还冷艳一个公道。
  ……
  在宋朝路一级是不设衙门的,虚的。
  但是转运使一般兼任该路首府的知府,像范旻勾,不仅是淮南东路的转运使,更是首府扬洲的知府。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不是知州,是知府。
  从职权上来说,知府大于知州,而淮南东路又有个别称,叫做扬洲路。
  可想而知如今的扬洲地位有多崇高了。
  第三日清晨。
  王琛和萧剑化总算赶到了杨洲府衙门。
  经过通报,两人在里面见到了淮南东路的转运使范旻勾。
  屋子里。
  范旻勾笑吟吟道:“王知州,别来无恙?”
  王琛行礼道:“见过范漕司。”
  “坐吧。”范旻勾伸手道。
  王琛坐了下来,萧剑化不够资格,只能站在他椅子后面。
  范旻勾询问道:“你千里迢迢从静海赶来,有何要事吗?”
  王琛直截了当道:“我是为华氏十三口灭门案疑犯冷艳冷姑娘而来。”
  “来晚了,你来晚了。”范旻勾摇了摇头,指着桌子上的公文,“大理寺已经详断,确定冷艳乃是灭杀华家十三口的案犯,皇帝更是亲自下令,判处冷艳即刻处斩。”
  “什么?不是秋后处斩吗?”王琛愣了一下,用略带疑惑的语气道:“难道陛下不知道冷艳是我府中人吗?”
  范旻勾露出认真的神色,“陛下当然知晓,送公文前来的大理寺吏官还托我带话给你,说陛下望你洁身自好,安心处理好静海州事务。”
  不对!
  这里面有蹊跷!
  本来以为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灭门案,但是听到范旻勾说的话,王琛忽然想到了一个案子——阿云杀夫案!
  阿云杀夫案发生在王安石和司马光执政的年代里。众所周知,王安石和司马光不和,王安石支持变法,而司马光却强制反对。而两个人实际上开始闹翻,是从一个案件开始的,这个案件,是两人之争的导火索,那就是“阿云杀夫案”。阿云杀夫因为宋神宗和刑部意见不一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以否定皇帝敕令为最终目的。宋神宗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找来两位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然而,事情没有宋神宗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举措,让“阿云杀夫案”成为了北宋党争和王安石变法的导火线。
  宋神宗刚把王安石和司马光找来商议此事,结果没想到,王安石和司马光马上分成了两派:王安石支持许遵,而司马光则选择支持刑部。这下可麻烦了。“阿云案”成了新旧党派的主战场。在法律问题上,王安石为首的许遵之见和司马光为首的刑部所判的两派产生了分歧,而他们所争论的点便是“自首适用”。
  因为当时王安石势大,取得了胜利,最终阿云被免除了死罪,但是案子到这还没结束。
  十五年后,司马光得势了,立刻翻案,处死了阿云。
  为什么王琛会联系到这个案子?
  因为他从范旻勾刚才的话里听出来了,赵匡胤知道冷艳是自己的人,但偏偏,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判处了死刑,要知道再怎么说,自己都是从三品大员,或多或少有些特权的,但是赵匡胤亲自开口剥夺了王琛的特权!
  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两个可能。
  一,赵匡胤对王琛的所作所为不满,这点很好理解,之前王琛想方设法“脱离”了通州的管辖,在警告。
  二,赵匡胤要让王琛去求上门,到时王琛肯定处于弱势啊,还不是老赵说什么听什么?
  明显是在敲打。
  王琛微微眯起了眼睛。
  谁知范旻勾又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陛下说冷艳灭杀华家十三口罪不可赦,让路监司绝不接受赎刑。”
  王琛背后一凉,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老赵要逼自己去京城低头,甚至,到时有可能会让自己交出静海的核心权力,他深吸一口气道:“也就是说,想要救冷姑娘的话,我只剩下死刑复核一条路了?”
  “证据确凿,你如何死刑复核?”范旻勾反问道。
  是啊。
  证据确凿,如何死刑复核?
  王琛脑袋疼的不得了,难道自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冷艳被处死吗?
  他想了想,道:“我想见见冷姑娘。”
  范旻勾犹豫了一下,“不太好吧?”
  王琛请求道:“还望范漕司通融一下,日后若是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尽管开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范旻勾没说话,低头思考着。
  王琛心中有些紧张,要是范旻勾不答应,那么自己真的只剩下去求赵匡胤一条路了。
  半响后,范旻勾抬起头,认真道:“通融未尝不可,但我有一个要求。”
  王琛大喜,“您尽管说。”
  范旻勾指了指东南方向,“我希望你把扬洲城的王记转让给我外甥经营。”他停顿了下,补充道:“当然,货物还得你提供,价钱方面就按照我听闻的加盟商来,你看可行?”
  我晕。
  合着就这件事?
  不过想想也是,财帛动人心。
  哪怕一套商品只能挣一贯钱,凭借扬洲的繁荣,一个月要卖出去个一两千套轻轻松松,不说多,每个月一千五百贯能挣,一年下来就一万多贯。
  范旻勾一年的俸禄才多少钱?
  算上职田、贴补所有的加在一起,大概五千多贯。
  虽然达不到包拯年收入相当于rmb一千多万的地步,但是也有五六百万,不错了。
  而一旦能够在扬洲城开一家王记加盟店,不走任何贪污腐败的路子,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两三年的俸禄,范旻勾动心也很正常。
  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叫事。
  王琛二话不说道:“好。”
  范旻勾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你乔装打扮一下,别让人认出来,晚些时候,我亲自带你去见冷姑娘。”
  王琛道:“谢谢范漕司。”
  呼,幸亏之前大规模宣传王记商品,让大家都知道了王记商品的潜力,否则今天范旻勾很有可能不会让自己去见冷艳。
  毕竟皇帝要自己低头,不可能让王琛去见冷艳。
  范旻勾能违背皇命,哪怕要了一间王记的加盟权,实际上已经非常够意思了。
  王琛知道之前和范旻勾结过善缘,如今发挥了作用。
  范旻勾目光深邃地又说了句,“铁证如山,你想翻供何其困难。”
  王琛笑了笑,“事在人为,说不定我有办法救冷姑娘呢?”
  是的。
  如果古代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替冷艳沉冤得雪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不是开玩笑的,当今时代没有dna鉴定、指纹录入、监控什么,破案率非常低下。
  在古代有一个词,叫做死无对证,指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像冷艳这件案子,那什么王总教头杀了人之后,没有人看见,估计还整理过案发现场,再把行凶的器具、染上血的衣服什么销毁,谁能够查得出他是凶手?
  人证物证俱无!
  冷艳就不一样了,身上一直背着一把剑,正巧出现在案发现场,被衙役们看见,算得上铁证如山了。
  所以就想范旻勾说的,想要翻供太难了。
  但是王琛觉得自己有办法,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凶手是王总教头,古代人又比较迷信,只要自己能够知道被害的华家十三口长相,利用现代科技复原,再做出一些投影出来,未尝不能让那什么王总教头自首。
  和赵匡胤过招?
  看似没有任何胜算?
  王琛轻笑一声,老赵啊,太不了解自己的底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