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菊花种植上了规模
自打县尉赵嘉仁和县令李勇达成了利益上的一致,两人的交往看着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样,甚至比以前看上去更加生分一些。
宋历六月是西历七月,此时骄阳似火,赵嘉信带了斗笠,和当地大户们一起种菊花。李勇只是来这里露了个脸,和大家打打招呼,接着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赵嘉信对李勇没了好感,对李勇这种表现更是生出负面的感受。
那些大户们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在公地上播种,他们在自家的坡地上模仿赵家用石头砌出石墙,开辟了不太多的梯田。大的不过七八分地,小的只有不到一分田。
附近没参加种植菊花工作的百姓则从赵家挑了大量蚯蚓土到这里,一层蚯蚓土,一层当地的土壤,一层草木灰,一层蚯蚓土,把苗床的土壤建好。没有修建梯田的当地穷人只是轻轻用手拍拍石块垒成的墙壁,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倒是那些来看热闹的娃们快活的跑来跑去,不时爬到石墙上,再蹦下来。当娃们不小心跩松一块石头之时,他们家的大人就把娃拽下来对屁股上狠打几下,然后在小心的尝试把石块尽可能的恢复原来模样。
大户们就是大户,说是几家人弄出一百亩地。到了种植的时候,因为突然有几家也加入了请赵嘉仁讲课的团体,十几家人共同努力,大概弄出了一百五十亩地。赵嘉信在不同的地方来回跑,可是把他给累坏了。高兴的人也有,那些负责运蚯蚓土的力工原本预定三天的工期延长到了五天,每个人多挣了三十几文。
晚上回到家,精疲力竭的赵嘉信饥肠辘辘,他啃着个头很小的烧鸡,对赵嘉仁抱怨起李勇是多么不负责任。
“大哥,此时李县令不方便出面。他是县令,这帮大户开垦了梯田,他这么急哄哄的跑去仔细打量,这是告诉那些大户该按照田亩数来增加田税么?”赵嘉仁忍不住给李勇做了些解释。
赵嘉信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也慢慢想明白了其间的道理。他没有回答,心里面忍不住有些遗憾。自家弟弟对于官场颇为精通,精通的根本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那个痴迷官位的李勇令赵嘉信讨厌,然而这个讨厌的李勇同样知道官场的规矩。想到这里,赵嘉信又问了一句,“三弟,李勇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大哥,福建这个地方土地稀少,很大一部分人家都是五等户。他们和纳税无关。”赵嘉仁生怕自己的大哥不理解,就先从南宋的税制开始讲。
南宋时代户籍管理分为主户,客户。凡属有常产的税户﹐都划为主户。其中一小部分居住于城镇﹐称为坊郭主户﹐根据房产等的多少区分为十等。乡村主户根据常产的多少划分为五等。
一二三等是上等户,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七﹐但所占有的土地﹐约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七十。而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分之二三的大地主﹐占田达全部垦田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南宋晚期的一等民户有的收租达到百万斛,端的是富甲王侯。
第五等户占田一二亩至二三十亩﹐所纳税钱在五百文以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靠租佃部分土地为生﹐构成半自耕农民阶层。在南宋﹐自耕农民﹑半自耕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所占土地仅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三四十。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占田多少﹑户等高低承担国家的赋役﹔占田越多﹑户等越高﹐承担的赋役也就越重。
福建这地方作为‘高考省’,科举之风极烈。这并非是福建人对当官有天生的渴求,而是福建这地方土地稀少,在这么一个农业时代,福建人民最好的摆脱贫困的手段就是读书。
介绍了大宋的税收,赵嘉仁继续说道:“莫看只是多出这么点土地,很可能百姓就从五等户变了四等户,税收立刻提升许多。清理隐田又是县令的责任所在,他若是敢清理隐田,那帮人只怕就敢拆了梯田。在梯田里面种菊花,难倒还比在野地里种菊花更难么?”
“……看来我还错怪了李县令。”赵嘉信有些闷声闷气的答道。知道了这些税收以及官场的内容,赵嘉信情绪倒是更加消沉。
看着大哥无精打采,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赵嘉仁连忙提醒道:“大哥,明日里可就是那些穷人家,他们家里穷人丁少,修建梯田更加不易。更何况他们有胆量花这么大力气,也拜托你能更认真点。他们才是真的缺钱。”
“晓得。”赵嘉信边说边起身回屋睡去了。
赵嘉仁微微摇摇头,在南宋两世,他确定南宋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富裕。赵氏南渡之前,江南已经开发,却远不如河南河北。南宋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且始终没办法出现军事突破,击败北方强敌。
此次在福清,与赵嘉仁合作的富人看上的是梯田,所谓讲课,不过是为了拉近与赵嘉仁的关系。一些修了四五亩梯田的中等家庭看上的是能让家里的孩子上赵嘉仁的官船,如果能混个差役,也能对家庭在县里的地位有帮助。
少数穷人倾尽气力,每家大概修了那么一亩两亩,至多三亩的梯田。他们之所以如此努力,完全是想多些土地,多些粮食收入。这些穷人的窘境让赵嘉仁忍不住更加关心起穷人来。
和相当一部分出国的青年一样,赵嘉仁到美国之后才更加爱国,所以他经常看国内论坛。穿越前的时候国内网络的五毛们对‘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懒’这个话题大加抨击。赵嘉仁觉得这个话题怪怪的,怎么都没办法找出自己的答案。
在宋代,赵嘉仁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何富人们看着更加勇敢,更加有闯劲,这是因为他们有人教。他们本就不担心衣食,他们追求的是更加成功。当这些人接触到赵嘉仁这种能够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的人,他们自然就寻求到了学习的机会。那帮穷人根本就不敢找到赵嘉仁门上求教。
即便富人们失败了,也不会给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他们输得起。甚至一部分很出色的富人家庭出来的人,还能归纳总结失败的原因,在之前的项目里面继续投入,进而获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是赵嘉仁从小就学过的。然而小时候的赵嘉仁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有预设前提,那就是参与者要有足够的抗打击力才行。对于穷人,任何失败都会把他们一口吞下,让他们再无丝毫机会。
希望这梯田可别把穷人坑了才好。赵嘉仁心里面暗自祈祷。
宋历六月是西历七月,此时骄阳似火,赵嘉信带了斗笠,和当地大户们一起种菊花。李勇只是来这里露了个脸,和大家打打招呼,接着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赵嘉信对李勇没了好感,对李勇这种表现更是生出负面的感受。
那些大户们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在公地上播种,他们在自家的坡地上模仿赵家用石头砌出石墙,开辟了不太多的梯田。大的不过七八分地,小的只有不到一分田。
附近没参加种植菊花工作的百姓则从赵家挑了大量蚯蚓土到这里,一层蚯蚓土,一层当地的土壤,一层草木灰,一层蚯蚓土,把苗床的土壤建好。没有修建梯田的当地穷人只是轻轻用手拍拍石块垒成的墙壁,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倒是那些来看热闹的娃们快活的跑来跑去,不时爬到石墙上,再蹦下来。当娃们不小心跩松一块石头之时,他们家的大人就把娃拽下来对屁股上狠打几下,然后在小心的尝试把石块尽可能的恢复原来模样。
大户们就是大户,说是几家人弄出一百亩地。到了种植的时候,因为突然有几家也加入了请赵嘉仁讲课的团体,十几家人共同努力,大概弄出了一百五十亩地。赵嘉信在不同的地方来回跑,可是把他给累坏了。高兴的人也有,那些负责运蚯蚓土的力工原本预定三天的工期延长到了五天,每个人多挣了三十几文。
晚上回到家,精疲力竭的赵嘉信饥肠辘辘,他啃着个头很小的烧鸡,对赵嘉仁抱怨起李勇是多么不负责任。
“大哥,此时李县令不方便出面。他是县令,这帮大户开垦了梯田,他这么急哄哄的跑去仔细打量,这是告诉那些大户该按照田亩数来增加田税么?”赵嘉仁忍不住给李勇做了些解释。
赵嘉信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也慢慢想明白了其间的道理。他没有回答,心里面忍不住有些遗憾。自家弟弟对于官场颇为精通,精通的根本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那个痴迷官位的李勇令赵嘉信讨厌,然而这个讨厌的李勇同样知道官场的规矩。想到这里,赵嘉信又问了一句,“三弟,李勇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大哥,福建这个地方土地稀少,很大一部分人家都是五等户。他们和纳税无关。”赵嘉仁生怕自己的大哥不理解,就先从南宋的税制开始讲。
南宋时代户籍管理分为主户,客户。凡属有常产的税户﹐都划为主户。其中一小部分居住于城镇﹐称为坊郭主户﹐根据房产等的多少区分为十等。乡村主户根据常产的多少划分为五等。
一二三等是上等户,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七﹐但所占有的土地﹐约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七十。而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分之二三的大地主﹐占田达全部垦田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南宋晚期的一等民户有的收租达到百万斛,端的是富甲王侯。
第五等户占田一二亩至二三十亩﹐所纳税钱在五百文以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靠租佃部分土地为生﹐构成半自耕农民阶层。在南宋﹐自耕农民﹑半自耕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所占土地仅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三四十。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占田多少﹑户等高低承担国家的赋役﹔占田越多﹑户等越高﹐承担的赋役也就越重。
福建这地方作为‘高考省’,科举之风极烈。这并非是福建人对当官有天生的渴求,而是福建这地方土地稀少,在这么一个农业时代,福建人民最好的摆脱贫困的手段就是读书。
介绍了大宋的税收,赵嘉仁继续说道:“莫看只是多出这么点土地,很可能百姓就从五等户变了四等户,税收立刻提升许多。清理隐田又是县令的责任所在,他若是敢清理隐田,那帮人只怕就敢拆了梯田。在梯田里面种菊花,难倒还比在野地里种菊花更难么?”
“……看来我还错怪了李县令。”赵嘉信有些闷声闷气的答道。知道了这些税收以及官场的内容,赵嘉信情绪倒是更加消沉。
看着大哥无精打采,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赵嘉仁连忙提醒道:“大哥,明日里可就是那些穷人家,他们家里穷人丁少,修建梯田更加不易。更何况他们有胆量花这么大力气,也拜托你能更认真点。他们才是真的缺钱。”
“晓得。”赵嘉信边说边起身回屋睡去了。
赵嘉仁微微摇摇头,在南宋两世,他确定南宋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富裕。赵氏南渡之前,江南已经开发,却远不如河南河北。南宋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且始终没办法出现军事突破,击败北方强敌。
此次在福清,与赵嘉仁合作的富人看上的是梯田,所谓讲课,不过是为了拉近与赵嘉仁的关系。一些修了四五亩梯田的中等家庭看上的是能让家里的孩子上赵嘉仁的官船,如果能混个差役,也能对家庭在县里的地位有帮助。
少数穷人倾尽气力,每家大概修了那么一亩两亩,至多三亩的梯田。他们之所以如此努力,完全是想多些土地,多些粮食收入。这些穷人的窘境让赵嘉仁忍不住更加关心起穷人来。
和相当一部分出国的青年一样,赵嘉仁到美国之后才更加爱国,所以他经常看国内论坛。穿越前的时候国内网络的五毛们对‘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懒’这个话题大加抨击。赵嘉仁觉得这个话题怪怪的,怎么都没办法找出自己的答案。
在宋代,赵嘉仁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何富人们看着更加勇敢,更加有闯劲,这是因为他们有人教。他们本就不担心衣食,他们追求的是更加成功。当这些人接触到赵嘉仁这种能够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的人,他们自然就寻求到了学习的机会。那帮穷人根本就不敢找到赵嘉仁门上求教。
即便富人们失败了,也不会给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他们输得起。甚至一部分很出色的富人家庭出来的人,还能归纳总结失败的原因,在之前的项目里面继续投入,进而获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是赵嘉仁从小就学过的。然而小时候的赵嘉仁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有预设前提,那就是参与者要有足够的抗打击力才行。对于穷人,任何失败都会把他们一口吞下,让他们再无丝毫机会。
希望这梯田可别把穷人坑了才好。赵嘉仁心里面暗自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