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封王拜相,踏破山门
  这一场浩浩荡荡的皇城观礼,于万众瞩目中开始,又在天下齐贺里结束。
  圣地,朝臣。
  尽皆俯首!
  周天高手,江湖武人。
  齐声道贺!
  这样的登基大典。
  无论万载之前。
  还是万载之后。
  都无几人可以做到。
  足以载入史册。
  大典落幕,登基礼毕。
  按照规矩,赵穆应当宴请群臣,与之同乐。
  最好大赦天下,彰显仁德之心。
  他独立于汉白玉长阶上,并不言语。
  轻轻抬手,收起紫霄宫镇压山门的雷池大印。
  袖袍一挥,风流云散,万里晴空。
  而后,转身走进太和殿。
  云漱玉迈出御道,面向众人。
  微抬下巴,正声道:
  “请群臣入席!”
  “请正宗修士入席!”
  “请诸位观礼者入席!”
  声音如珠玉落盘,由近及远,洒落开去。
  大气磅礴的恢弘礼乐适时地奏起。
  苍凉的号角,呜咽起伏。
  美妙的编钟,应和发声。
  琴瑟笙竽,浑然一体。
  宏大的天籁,震动人心。
  手持彩绣礼戟的禁军一个个目光狂热,如敬神灵,山呼万岁。
  偌大皇城,那一声声山呼,如松涛回荡于群山万壑。
  余音不绝。
  传出重重宫门,
  传出八百里天京。
  要不了多久。
  就会传遍天下四十九州。
  文武百官鱼贯进殿,其余人也是如此。
  纷纷落座。
  “诸位与朕,共饮此杯。”
  赵穆神色轻松,靠在那张九五宝座上,拿起桌案上的金盏,微微笑道。
  “多谢陛下!”
  众人附和。
  “这位大周天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霸道。”
  风行空眸光闪烁,放下酒杯。
  他来天京之前,听闻黑龙台对待江湖帮派,下手极为狠辣。
  动辄悬首城门,抄家灭族,发配充军,没收私产。
  简直令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可眼下一看,大周天子并未像传闻中那般可怕,反倒显得气质温和。
  “朕,欲立一座稷下学宫。”
  “各位爱卿以为,天京城中可有什么合适的地方?”
  轻歌曼舞之中,赵穆忽然说道。
  顿时。
  饮酒同乐的欢快气氛凝固住了。
  朝臣面面相觑。
  这可是大事!
  天京有书院。
  世家有私学。
  皆是传道受业解惑之处。
  可中土神州,历经万载的风吹雨打,且能被称之为“学宫”的地方。
  从来只有一座,再无别处。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把圣地的立身之本,都给彻底掘断。”
  闻太傅眼观鼻、鼻观心,并不答话。
  他忙于推行科举,筹办学宫这件天大的难事,顾不上来。
  一是实在抗不下,二是分不出多余的精力。
  并非随便请几位大儒,招一帮学生,开设几门课程。
  一座学宫就算成了。
  没有开宗立派的醇儒贤达,没有能够经世济民,广推四方的学说、学问。
  怎么可能吸引天下士子纷纷来投。
  最多也就糊弄一下没有门路的寒门子弟,没有银钱的贫苦学生。
  “微臣觉得,紫金山藏风聚水,风景秀丽,埋头做学问正好合适。”
  左相却是当仁不让,率先出声。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彻底安静下来。
  闻太傅闻言,眉毛抖动了一下。
  暗自感慨:
  “到底是左相,最会揣摩圣意。”
  紫金山上,庙宇众多。
  大周第一禅林的灵谷寺,其山门就位于天茅峰。
  平日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
  选此作为学宫,可以说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左相提议,甚和朕心。”
  赵穆眸光闪动。
  自右相被扣上谋逆大罪,左相便闭关不出。
  因为那范阳卢氏出身的卢子维,曾是他的学生。
  还数次上书,主动请罪。
  由此可见。
  这位稳居庙堂数十年,从而屹立不倒的左相,很会审时度势。
  选用紫金山,一是立学宫,与圣地唱对台戏,
  二是找个由头,借机清理佛门、道门等残余势力。
  “陛下,再立学宫之事!极为重大,还请三思!”
  工部尚书硬着头皮规劝道。
  大周天子上位以来,被抄家、被流放、被下诏狱的官员,拢共已有数百名之多。
  光是那一桩金沙帮的漕运大案,涉及牵连的人数就超过两百。
  黑龙台诏狱内,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便不下十位。
  其雷霆手段,实在令人胆寒。
  这个时候站出来,违逆陛下的意思,讨不到任何好处。
  “宋爱卿有什么高见?这里不是金銮殿,没有那些繁文缛节,君臣规矩,你可以畅所欲言。”
  赵穆笑意依旧。
  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乃是寒门出身。
  之前籍籍无名,勉强混上一官半职,当了好几年都水清吏司的主事。
  后来被他一手提拔,官拜正二品。
  这样的升迁速度,简直像是坐上火箭,让人羡慕不已。
  工部尚书看到陛下没有雷霆震怒,稍微定了定神,解释道:
  “上阴学宫立于大楚境内,是为圣人城,往来皆是世家子弟,大族门阀。”
  “每年的确培养众多良才美玉,国之栋梁。”
  “甚至连大周、大虞都常有官宦门第的嫡子、庶子,跑去求学,莫不以成为上阴学子为骄傲。”
  这一番话好似地图炮,让许多出身世家门阀的朝中大员都低下头,以袖掩面。
  没办法,上阴学宫是天下士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连左相、闻太傅这样的肱股之臣,都曾是其中的一名学子,更何况其他人。
  “宋爱卿继续说。”
  赵穆饶有兴致,把玩着手中金盏。
  “陛下,微臣并非觉得再立学宫有何不妥之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