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千夫指新政失人望
京南国资院大门外,上万强壮劳力顶着炎热的日光,在修着从国资院到汴京的水泥大道。
这条被赵磊称为国汴路的水泥大道,早已经规划好了施工计划,长十五里,宽十丈的国汴大道,如今已经修了差不多有百米长。
国汴大道十五里长的规划土地上,到处是方正的千斤大石,四根巨木卡在大石的周围,八个强壮的工人不停吆喝着抬起巨石,重重砸在路面之上。
国资院门口千米之内,几处堆积如山沙堆旁边,不停有独轮车往来不绝的拉着东西,而施工路面不远的地方,几十个人正拿着铁棍搅拌着坑中的水泥。
国资院门口不远的地方,上千新军士卒正好奇的看着一群工人正蹲在刚刚浇灌的水泥路面上,用手中的工具抹平路面。
太阳很毒,高温暴晒之下,昨天修好的路面,今天已经可以走人了,赵磊、苏洵等国资院的官员,已经站在昨天修好的百米路段之上,仔细观察新鲜出土的大宋水泥路。
苏洵好奇的用脚跺跺路面,现没有一点反应之后,直接叫来一位长戈护卫,命护卫用力朝路面之上砍去。
叮!长戈击中路面,却出属于金属的交鸣声音,而四射的火星,在阳光照射之下却依然能见。
“好坚硬的路面!”苏洵倒吸一口冷气,惊愕的看着百米长的水泥路说道。
“坚硬不是水泥路的特点,御街石板路面也很坚硬,然而这个价钱,却相差很大啊!想想御街修建的时候,朝廷调集数千石匠。采四海大石打磨三年,耗资数百万,方才有百丈御街的出现,而且只有短短六里,如今大人明了水泥,这种东西和石板一样,坚固而且不畏雨水,修好一条路能用几十年,最重要地是便宜,材料也好寻找。十五里的路面,十天就能完工,水泥的出现,势必减少百姓修路的劳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薛向恭维的对赵磊笑着说道。
“薛大人说的不错,水泥道路的修建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想修建水泥道路通达大宋四方,没有百年规划,休想成功。”庞柏这时蹲在水泥路面上。抚摸着砂涩的路面说道。
庞柏说完之后,现赵磊根本没有回答。不知生什么事情的他,转头朝身后看去,却看到赵磊眼望北方汴京方向,皱眉思索什么。
“大人在想什么呢?”庞柏站起来走到赵磊身边沉声问道。
“皇城门口地那群上书学子,不知如今怎么样了。”赵磊回过神来对庞柏淡然的说道。
皇城上书时间如今已经过去四天了,虽然赵磊亲身经历了那次波折,但为了避开皇城那个政治漩涡,这几天赵磊连汴京都没有进,如今事情的展如何,也只是从往来的官吏口中得知。具体的事情,在朝廷邸报没有定论之前,赵磊还真的不太清楚。
“这批学子都是大龄学子,范大人改革科举。科考内容的变动对他们影响很大,所以才联名上书,希望能改回原来的科考模式。不过千人学子的规模太小了,没有谁会放在心上,而且这些人家事清贫,后面根本没有人撑腰,范大人如今正在安抚他们,估计翻不出什么大浪。”苏洵在旁边对赵磊分析说道。
你知道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千夫所指岂能如此简单,就算范仲淹逃脱这次大难,这次的上书事件,将会成为保守派攻击新政地借口,就算新政结束,上书事件也会成为范仲淹的厄梦,成为阻止范仲淹返京地借口,这次上书事件的出现,无论后果如何,范仲淹的政途已经被他完全的抹黑了。赵磊转头看着苏洵心中苦涩的想到。
赵磊心中为范仲淹苦涩,如今的范仲淹心里更加的苦涩。
皇城宣德楼本来是大宋皇帝召见外宾、战俘和与民同乐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上千士子上书天听的所在,宣德楼的前面,正午烈日之下,上千士子静静地跪坐在御街之上,从宣德楼高处看去,黑压压跪了一片的士子,给人的感觉甚是压抑。
宣德楼前的跪坐上书地士子之中,欧阳修、韩绮和富弼等人,正拉着几个德望出众的士子不停的安抚,而范仲淹,却只能躲在宣德楼上地阴凉偏僻之处。
范仲淹只能躲而不能现身,这几天来,范仲淹几次出现宣德楼前,却被群情激愤的士子团团围住斥责,千夫所指的滋味不好受,而范仲淹仿佛导火索,
现士子的情绪就会很激动火爆,所以欧阳修揽下安抚任,直接让范仲淹躲在一边商量对策去了。
欧阳修倒是好心,让范仲淹找人商量对策,然而士子上书事件生之后,官家赵祯就隐居禁中避而不见,吕夷简这个大宋宰相也躲在吕府借口修养几天都没有出门,另一位参知政事王素连夜跑华山论道去了,整个汴京城,范仲淹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可以商量的大臣,结果事情就这么僵持了。
范仲淹站在宣德楼楼梯里面,脸色有些苍白,精神有些萎靡,看上去仿佛苍老了十岁一样。
“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开吗!”范仲淹对身边陪伴的好友余靖有气无力的问道。
“还在跟永叔他们谈判,他们已经扬言除非我们将科举恢复到原来的制度,否则就跪死在宣德楼前,一群迂腐的家伙!”余靖很不屑那些士子的怒声说道。
“官家那里有回复了吗!”范仲淹脸色很难看的低沉问道。
“没有,还是那位内侍说让范大人看着办,根本没有提官家的事情。”余靖犹豫一会,摇摇头说道。
“看着办!没有官家的旨意,我怎么敢看着办,一千多名士子啊!办了他们,我这个参知政事还做不做,不办的话,这件事情已经传到大宋各路,影响这么大,我如何下台,官家这是准备将我往绝路上逼啊!”范仲淹一脸愁苦的叹息说道。
看着范仲淹愁苦的面容,余靖心中也很难受,虽然那些士子迂腐,但毕竟是上千士子啊!大宋士子的地位向来很高,律法中杀害士子可是死罪,如今一千多人已经在外面跪了将近三天,万一这些身体孱弱的士子死去一个,光是舆论就能要了这些人的命,更别说处理这件事情不当引来的官家怒火了。
“要不先答应这些士子的要求,让他们先回去再说。”余靖犹豫一下低声问道。
“不行!开了这个头,我们的新政还能继续下去吗!新政关系到大宋江山社稷,如今大宋官场刚刚有了气色,怎么能就此罢手呢!”范仲淹听到余靖的话,脸色一沉郑重说道。
“想解决这件事情,还需要官家点头才行,我亲自去一趟禁中,如果官家再不见我,干脆我跪死在禁中门前好了。”范仲淹脾气的说完,举步欲走。
“范大人,原来你在这里,可叫本官好找啊!官家有圣旨下来,让范大人答应那些士子的部分条件,先让那些士子回去再说!”官家赵祯身边的内侍甘龄突然出现在楼梯之中,看到范仲淹之后,阴声笑着说道。
看到救火之水来了,大喜的范仲淹恭敬接过圣旨之后送走甘龄,急不可耐的打开圣旨,却一脸疑惑。
“官家圣旨上什么说?”余靖一脸猴急的看着范仲淹问道。
“官家让我们答应士子部分条件,让士子们回去。”范仲淹语气疑惑的对余靖说道。
“那部分条件?”余靖好奇问道。
“不知道,官家圣旨上没有明说,看来是要我们看着办了。”范仲淹再瞄一遍圣旨,无奈的对余靖说道。
余靖听到范仲淹的话,马上开始苦思如何以最小的影响、付出最小的代价度过这次危机。
“希文兄,我们还真能答应这些士子的部分条件!”余靖突然想到一些关键问题,眼睛一亮对范仲淹说道。
“哦!什么条件?”范仲淹正愁想不到办法,听到余靖的话好奇问道。
“这次来上书的士子,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士子,让他们再去学习民俗风土、杂学农业有些难为人了,不如将科举改革按年龄划分,三十岁以上的还是按照老的制度,三十岁以下的才实行新的科考内容,如此一来,那些人就没有不满的理由,自然会离开了。”余靖笑着对范仲淹说道。
“这个办法不错,你马上去找永叔,让永叔以此为条件和那些士子谈判。”范仲淹很满意余靖的办法,笑着对余靖说道。
余靖拱手告辞离开,范仲淹登上宣德楼,目视欧阳修和士子缓慢的谈判全程,等上书的士子终于离开之后,范仲淹才松下一口气。
这条被赵磊称为国汴路的水泥大道,早已经规划好了施工计划,长十五里,宽十丈的国汴大道,如今已经修了差不多有百米长。
国汴大道十五里长的规划土地上,到处是方正的千斤大石,四根巨木卡在大石的周围,八个强壮的工人不停吆喝着抬起巨石,重重砸在路面之上。
国资院门口千米之内,几处堆积如山沙堆旁边,不停有独轮车往来不绝的拉着东西,而施工路面不远的地方,几十个人正拿着铁棍搅拌着坑中的水泥。
国资院门口不远的地方,上千新军士卒正好奇的看着一群工人正蹲在刚刚浇灌的水泥路面上,用手中的工具抹平路面。
太阳很毒,高温暴晒之下,昨天修好的路面,今天已经可以走人了,赵磊、苏洵等国资院的官员,已经站在昨天修好的百米路段之上,仔细观察新鲜出土的大宋水泥路。
苏洵好奇的用脚跺跺路面,现没有一点反应之后,直接叫来一位长戈护卫,命护卫用力朝路面之上砍去。
叮!长戈击中路面,却出属于金属的交鸣声音,而四射的火星,在阳光照射之下却依然能见。
“好坚硬的路面!”苏洵倒吸一口冷气,惊愕的看着百米长的水泥路说道。
“坚硬不是水泥路的特点,御街石板路面也很坚硬,然而这个价钱,却相差很大啊!想想御街修建的时候,朝廷调集数千石匠。采四海大石打磨三年,耗资数百万,方才有百丈御街的出现,而且只有短短六里,如今大人明了水泥,这种东西和石板一样,坚固而且不畏雨水,修好一条路能用几十年,最重要地是便宜,材料也好寻找。十五里的路面,十天就能完工,水泥的出现,势必减少百姓修路的劳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薛向恭维的对赵磊笑着说道。
“薛大人说的不错,水泥道路的修建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想修建水泥道路通达大宋四方,没有百年规划,休想成功。”庞柏这时蹲在水泥路面上。抚摸着砂涩的路面说道。
庞柏说完之后,现赵磊根本没有回答。不知生什么事情的他,转头朝身后看去,却看到赵磊眼望北方汴京方向,皱眉思索什么。
“大人在想什么呢?”庞柏站起来走到赵磊身边沉声问道。
“皇城门口地那群上书学子,不知如今怎么样了。”赵磊回过神来对庞柏淡然的说道。
皇城上书时间如今已经过去四天了,虽然赵磊亲身经历了那次波折,但为了避开皇城那个政治漩涡,这几天赵磊连汴京都没有进,如今事情的展如何,也只是从往来的官吏口中得知。具体的事情,在朝廷邸报没有定论之前,赵磊还真的不太清楚。
“这批学子都是大龄学子,范大人改革科举。科考内容的变动对他们影响很大,所以才联名上书,希望能改回原来的科考模式。不过千人学子的规模太小了,没有谁会放在心上,而且这些人家事清贫,后面根本没有人撑腰,范大人如今正在安抚他们,估计翻不出什么大浪。”苏洵在旁边对赵磊分析说道。
你知道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千夫所指岂能如此简单,就算范仲淹逃脱这次大难,这次的上书事件,将会成为保守派攻击新政地借口,就算新政结束,上书事件也会成为范仲淹的厄梦,成为阻止范仲淹返京地借口,这次上书事件的出现,无论后果如何,范仲淹的政途已经被他完全的抹黑了。赵磊转头看着苏洵心中苦涩的想到。
赵磊心中为范仲淹苦涩,如今的范仲淹心里更加的苦涩。
皇城宣德楼本来是大宋皇帝召见外宾、战俘和与民同乐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上千士子上书天听的所在,宣德楼的前面,正午烈日之下,上千士子静静地跪坐在御街之上,从宣德楼高处看去,黑压压跪了一片的士子,给人的感觉甚是压抑。
宣德楼前的跪坐上书地士子之中,欧阳修、韩绮和富弼等人,正拉着几个德望出众的士子不停的安抚,而范仲淹,却只能躲在宣德楼上地阴凉偏僻之处。
范仲淹只能躲而不能现身,这几天来,范仲淹几次出现宣德楼前,却被群情激愤的士子团团围住斥责,千夫所指的滋味不好受,而范仲淹仿佛导火索,
现士子的情绪就会很激动火爆,所以欧阳修揽下安抚任,直接让范仲淹躲在一边商量对策去了。
欧阳修倒是好心,让范仲淹找人商量对策,然而士子上书事件生之后,官家赵祯就隐居禁中避而不见,吕夷简这个大宋宰相也躲在吕府借口修养几天都没有出门,另一位参知政事王素连夜跑华山论道去了,整个汴京城,范仲淹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可以商量的大臣,结果事情就这么僵持了。
范仲淹站在宣德楼楼梯里面,脸色有些苍白,精神有些萎靡,看上去仿佛苍老了十岁一样。
“他们还是不愿意离开吗!”范仲淹对身边陪伴的好友余靖有气无力的问道。
“还在跟永叔他们谈判,他们已经扬言除非我们将科举恢复到原来的制度,否则就跪死在宣德楼前,一群迂腐的家伙!”余靖很不屑那些士子的怒声说道。
“官家那里有回复了吗!”范仲淹脸色很难看的低沉问道。
“没有,还是那位内侍说让范大人看着办,根本没有提官家的事情。”余靖犹豫一会,摇摇头说道。
“看着办!没有官家的旨意,我怎么敢看着办,一千多名士子啊!办了他们,我这个参知政事还做不做,不办的话,这件事情已经传到大宋各路,影响这么大,我如何下台,官家这是准备将我往绝路上逼啊!”范仲淹一脸愁苦的叹息说道。
看着范仲淹愁苦的面容,余靖心中也很难受,虽然那些士子迂腐,但毕竟是上千士子啊!大宋士子的地位向来很高,律法中杀害士子可是死罪,如今一千多人已经在外面跪了将近三天,万一这些身体孱弱的士子死去一个,光是舆论就能要了这些人的命,更别说处理这件事情不当引来的官家怒火了。
“要不先答应这些士子的要求,让他们先回去再说。”余靖犹豫一下低声问道。
“不行!开了这个头,我们的新政还能继续下去吗!新政关系到大宋江山社稷,如今大宋官场刚刚有了气色,怎么能就此罢手呢!”范仲淹听到余靖的话,脸色一沉郑重说道。
“想解决这件事情,还需要官家点头才行,我亲自去一趟禁中,如果官家再不见我,干脆我跪死在禁中门前好了。”范仲淹脾气的说完,举步欲走。
“范大人,原来你在这里,可叫本官好找啊!官家有圣旨下来,让范大人答应那些士子的部分条件,先让那些士子回去再说!”官家赵祯身边的内侍甘龄突然出现在楼梯之中,看到范仲淹之后,阴声笑着说道。
看到救火之水来了,大喜的范仲淹恭敬接过圣旨之后送走甘龄,急不可耐的打开圣旨,却一脸疑惑。
“官家圣旨上什么说?”余靖一脸猴急的看着范仲淹问道。
“官家让我们答应士子部分条件,让士子们回去。”范仲淹语气疑惑的对余靖说道。
“那部分条件?”余靖好奇问道。
“不知道,官家圣旨上没有明说,看来是要我们看着办了。”范仲淹再瞄一遍圣旨,无奈的对余靖说道。
余靖听到范仲淹的话,马上开始苦思如何以最小的影响、付出最小的代价度过这次危机。
“希文兄,我们还真能答应这些士子的部分条件!”余靖突然想到一些关键问题,眼睛一亮对范仲淹说道。
“哦!什么条件?”范仲淹正愁想不到办法,听到余靖的话好奇问道。
“这次来上书的士子,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士子,让他们再去学习民俗风土、杂学农业有些难为人了,不如将科举改革按年龄划分,三十岁以上的还是按照老的制度,三十岁以下的才实行新的科考内容,如此一来,那些人就没有不满的理由,自然会离开了。”余靖笑着对范仲淹说道。
“这个办法不错,你马上去找永叔,让永叔以此为条件和那些士子谈判。”范仲淹很满意余靖的办法,笑着对余靖说道。
余靖拱手告辞离开,范仲淹登上宣德楼,目视欧阳修和士子缓慢的谈判全程,等上书的士子终于离开之后,范仲淹才松下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