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三年。
  当今圣上仍是偏宠皇贵妃, 太子和皇后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 与从前唯一不同的是, 皇后病了, 而且病的不轻。
  沈凌觉得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皇后能撑到现在也很不容易。皇贵妃入宫后, 她这个皇后便被圣上当摆设扔在了一边。皇贵妃接连诞下两个皇子后, 圣上为怕两个幼子受委屈,干脆将打理六宫事务的权利交给了皇贵妃。皇后当到这个份上,也是够憋屈的了。
  光她一个人受委屈, 应许还能忍得下去,可太子因为储君的身份,早已被皇贵妃视为了眼中钉, 宫权在握以后, 东宫的用度银子是一年比一年少。皇后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如何不气不怒。这样长久下去, 身体不出问题才怪。
  皇后这病挨了不过几个月, 七月初的时候就薨了。
  消息传来时, 沈凌正在园子里让人采集茉莉花晒制花茶, 听闻此信,不由叹了口气。皇后这一死, 只怕太子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感叹归感叹,沈凌很快就将心思放在了佩致身上, 去年的时候, 他终于考中了举人。沈凌给他定了一门亲事,明年春天的时候完婚。
  为了给小两口布置新房,沈凌忙活了半年的时间。还要粉饰新房,从库房里选出名贵大气的摆设,从底下选出可靠的丫鬟婆子服侍未来的世子夫人。
  去年的时候,为着佩致的婚事,沈凌催促国公爷上了请封世子的折子,折子两个月以后才被批复,佩致顺理成章的成了国公府的世子。
  虽然佩致是府里的嫡长子,众人都知道将来这府里的爵位早晚会落到他头上,但是自从他成为世子后,沈凌还是感觉到了差别。尤其体现在她相看那些世家的大家小姐时,那些夫人们脸上的神色比从前要和善许多。
  虽然国公爷不求上进,府里无权无势,但是随着玉莹成为太子良娣,沈凌经营的三家铺子日进斗金,尤其佩致年纪轻轻身上就有举人的功名后,想要与府里结亲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些人家里有太子阵营的人,有没落的勋贵世家,还有看重佩致功名的书香世家。
  沈凌和国公爷商量了一番,最后定下了柳家的嫡长女柳曼菲。柳家以诗书传家,虽然这些年只出了几个举人,朝中无人做官,但是柳曼菲的两个弟弟读书却都很有天赋,和玉如的夫君鲁翰林家的小儿子一样,不到十四岁就进了学。
  沈凌看中的正是柳家这两个潜力股,将来不管是佩致也好,佩康也好,一旦考取进士,将来进入官场,都需要有几个帮手,将来才能不受人欺负。
  沈凌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给佩致定下了这样一门婚事,当然前提是柳曼菲本身也不错,不仅相貌出挑,打理家事也是一把好手。
  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沈凌对着镜子看见鬓边的白发时,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自己又是做人家婆婆的年纪了。
  之前她在前面几个世界里,也做过几次人家的婆婆,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所以柳曼菲一进门,沈凌并未在她身上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时,就将管家权交了出去。自己安心打理那三间铺子。
  平日里,她也甚少让柳曼菲到自己这边立规矩。婆媳之间想要相安无事,照她的经验就是少见面,见面少了自然纷争就少,各人自过各人的日子就是。
  沈凌真是这么做的,柳曼菲进门后,她绝少插手小夫妻的事。不仅不给儿子安排通房丫鬟,就是听见柳曼菲不想给佩致纳姨娘,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该管的时候,沈凌从来也不缺席。逢年过节,她都记着让人从杂货铺挑一些好的送到柳曼菲那里,让她带回到娘家,想住的话可以多住几日。
  在她的经营下,柳曼菲对她虽不如像亲生父母那样亲近,但也表现的很恭敬孝顺。
  沈凌觉得这就可以了。
  柳曼菲进门的第三年,给国公府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被佩致取名旭明。旭明周岁宴那天,沈凌借着敏心替玉莹来给侄子送礼的时候,提了那么几句话。
  不到几天的功夫,玉馨就被东宫派来的人接走了。不同于玉莹的一万两银子,沈凌这次在玉馨走时,交给了她两万两银子。至于如何用,怎么用,她相信以玉馨的聪明,应该不会步玉容的后尘。
  玉馨被送走以后,沈凌就开始张罗佩文的婚事。奈何佩文和佩致当初一样,不想早日成亲,反而去了边关投奔徐长安去了。
  佩文走后第二年,当今圣上为福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选秀,最后定下的福王妃却出乎众人的意料,既不是手握重权的权臣之女,也不是蒸蒸日上的勋贵家的女孩儿,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翰林之女。
  不到一个月,京城里悄悄有了皇贵妃失宠的传言。
  沈凌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觉得高兴或是兴奋。那些皇家争斗的事,越少掺和越好,知道的越少越好。反正他们国公府已经上了太子的船,那就安心等待结果就是。
  传言还没有传满京城就不攻自破了。皇贵妃依旧受宠,圣上甚至从自己的私库里拨出一笔银子用来给福王成亲用。
  福王成亲后不久,圣上特地允准他和太子一样参与国事。
  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导火索,一下子激发了大臣们的不满,上呈的奏折几乎堆满了御书房的书桌,大臣们的意思很明白,太子贤明仁善,不应该被骄纵任性的福王所取代。
  还未等圣上做出任何批复,山东那边急报,泰山在几日前发生地动。
  这件事被大臣们视为上天的警示,一时之间纷纷上书。
  圣上迫于无奈,只得妥协,不复让福王参与国事。
  此事过后,太子的日子终于比从前好过许多。原来保持中立的一些世家纷纷站队。
  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东宫两年的玉馨平安生下了一个男婴,因为恰巧生在事情开始有转机的时候,所以很得太子的喜爱,并将玉馨提到了良娣的份位上。
  玉馨被升为良娣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太子做主,给玉容找了一门不错的婚事。
  而国公府这边也有了喜事。佩康后来居上,先佩致一步考上了进士,而且位列二甲第三名,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在佩康的刺激下,佩致在三年以后,终于也考中了进士。国公府一时出了两个进士,风头一时无两。前来给佩康说亲事的媒人几乎都没断过。
  沈凌经过一番仔细的比较,最终选定了一个世家之女。
  而佩文那边,由徐家做媒,娶了一个武将的女儿。只是因为边关距离京城太远,所以沈凌一直无缘见到佩文的那位妻子。
  日子平静如水的过了好几年,国公爷的身体开始每况日下,沈凌觉得他的情形越来越不好,一封书信将佩文一家从边关召了回来。
  佩文一家回来后不久,国公爷在某天清晨去世了。临死前,他难得清楚了一回,将沈凌单独留下来,交代了一下后事。沈凌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他也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将自己这些年攒的一些私房银子全拿了出来。一共有一万多两银子,他的意思是这笔银子分一半给三个儿子,另一半则交给沈凌。
  三年以后,佩致等人刚出孝,就传来了一个对国公府来说很好的消息,圣上快不行了。
  沈凌觉得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个好消息了。
  接下来,事情发展的就比较顺利了。
  半年以后,太子在群臣的拥立下成功即位。而皇贵妃所生的两个皇子则被赶回了他们的封地。他们回到封地不久,就传来了皇贵妃薨逝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是一块石子扔进湖中,只溅起了一点水花,就消失殆尽了。
  京中众人的关注点全都放在太子即位以后的大封后宫一事上。
  原来在东宫为良娣的玉莹和玉馨,一个被封德妃,一个被封淑妃。国公府的地位顿时水涨船高。佩致和佩康因为国公府当年的站队行为,都谋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而佩文再次回到边关,有了这层关系,加上徐长安的关系,终于凭借战功在几年以后当上了参将。
  四个女儿,有两个是妃子,其中一个还是有宠有子的妃子,将来只怕还能更进一步。三个儿子,有两个进朝廷做了文臣,另一个则做了武将,可谓文臣武将都有了。
  自此,沈凌终于觉得可以功成身退了。虽然距离她离开这个世界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但是沈凌不打算再费心去教养孙子孙女了,她名下的三间店铺,也都交给了儿媳们打理。接下来的时间,她准备好好安度自己的晚年,顺便培养一些比较有用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