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一次交锋
李和田此刻的怒气和讽刺全在意料之中,苏以漾语气一顿,倒是眼底的笑意又再浓了几分:“李老师既然问我听出了什么毛病,不如听我把话说完?”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李和田沉着脸,冷哼一声。
“那我说了?”苏以漾半抱着手肘,手指微微曲起,在茶案上打起了拍子,正是方才那出《西厢记》崔莺莺唱段的鼓点,“京剧的一场戏下来,鼓师是绝对的指挥,打击乐和管弦乐的伴奏都得跟着你的节奏来,是不是?”
李和田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这不废话么,还用你小子多说?”
“京剧的戏台子需要鼓师来控制舞台演出节奏,打出来的“点子”、“套子”,以节奏分明、音色突出为佳,至于演奏水平怎么样,就得看鼓师的本事了。不过这些只是鼓师的基本功,对演出的影响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李和田撩起眼皮看着苏以漾,多少还有点不大服气,站在一旁的段鸣山倒是不易觉察地皱起了眉头,认真思考起苏以漾的话来。
“若是光论李老师的演出技艺,刚刚那台戏你打的板鼓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说到这里,苏以漾语气一顿,又再继续说道,“只不过嘛,你和那位小青衣的配合真是让人听不下去,她演她的,你打你的,整场戏下来纯是靠你的技法来撑着,一丁点默契都没有。京剧这门艺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那我想问李老师,你自个儿说说春色满园演的戏,台下观众们的喝彩,有几分真几分假啊?”
苏以漾的一番话结束,李和田嘴唇上下碰了碰,愣是没再反驳什么。
李和田从骨子里透出傲气没错,但却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对于春色满园既定存在的问题,他也是看得门儿清,深知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他知道,虽然这个年轻人说的话不中听,可是他点出的问题却是一针见血,句句都是大实话。
李和田能顺利撑起春色满园的局面,一来是他与段鸣山和范陵初这两个老朋友多年积累下来的默契,二来则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演出经验足以应付大多数场面。
但毕竟他还有自己的营生需要经营,没办法把太多精力都放在春色满园,所以眼下的情况就是,除了演出当天李和田都很少过来,平日排练能少则少,和乐队大家伙儿的磨合不多,远算不得默契。
就比如刚刚那出《西厢记》,李和田对楚悠优的演唱习惯不算熟悉,平时私底下和她也少有磨合。门外汉或许听不出来,可是真要是行家挑毛病,李和田还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同样还没开始理论就已经息了火气的,就是顾南乔。
顾南乔进来的时候,苏以漾正在和段鸣山说话,她不好直接打断,便干脆坐在一旁听着,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见缝插针,替楚悠优把场子找回来。
在听了楚悠优描述的那一番情况后,顾南乔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对这个来砸场子的低素质观众毫无任何好感,大有几分气势汹汹想要和他理论,“你要是想来踢场子,那么我有成千上万种怼法让你彻底闭嘴”的架势。
可是随着苏以漾的话越说越多,顾南乔看着他的目光渐渐发生变化,没有了最开始的不平不愤,反倒生出隐约的志同道合来。
“南乔姐,你看看他这张嘴,是不是太能说了,而且还莫名有道理似的......所以,懂我给你电话时候的心情了吧,”楚悠优不知道顾南乔复杂的心里变化,自顾自地低声感慨道,“我是完全说不过他,你都不知道他怎么评价我的唱功的,太伤人了。”
顾南乔收回思绪,有点好奇地开口:“他怎么评价的?”
“他说,我的唱功中规中矩,毫无亮点,”楚悠优苦着脸,脸上没卸的油彩衬得那张小脸透着说不出的委屈,“这种戏听了一遍也就到头了,绝对不会再买票进剧场第二次。”
“呵,这么挑剔,耳朵是被四大名家养出来的吧。”
“这才哪到哪,还不算完呢,南乔姐,最伤人的那句,我都没跟你说呢。”
“他还说什么了?”顾南乔问道。
“他说,原本我唱功不突出不算是最大的问题,这出《西厢记》靠着灵气还能勉强撑撑场面,”楚悠优叹了口气,而后话锋一转,“但架不住被条条框框拉扯一路,最后只落得不好不坏,至于亮点,抱歉,还没听到亮点就忍不住叫停了,所以真的没听出来。”
楚悠优模仿着苏以漾当时的动作表情,可谓学得活灵活现,十分传神。顾南乔听着苏以漾和段鸣山李和田的这一番辩论,也算对这个人得理不饶人的嘴毒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当下就有画面感了。
还真不怪楚悠优没话可说,人家苏以漾的话不中听是真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也是真的,真话往往都不好听,尤其是有能力的行家一针见血的指点,那就是句句戳人心窝子了。
“真的,南乔姐,我是扛不住了,反驳又反驳不过,要是直接咽下这口气,我还真有点憋屈......”楚悠优紧咬着牙,憋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上次唱了一半被中途叫停,还是大一的时候系主任检查我们班的演出汇报呢,谁能想到时隔多年,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身上,居然再次让我感受到被系主任支配的恐惧,我是什么命啊。”
顾南乔被楚悠优逗笑了,抬手在她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这个小师妹不过比她小了两届,平日里却是活泼跳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开心和不开心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正因为如此,她是戏班子里公认的开心果,承办了春色满园一大半的笑点。
“南乔姐,你说这人是怎么找上咱们春色满园的呢,我瞧他有些眼力,还一副不差钱的模样,要是真想听戏犯不着专门捡着咱们这个小戏班子挑刺啊。”
顾南乔没有回答,显然楚悠优说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她纳闷的地方。
“我看啊,他绝对不是善茬,”楚悠优想了想,说道,“要么就是他闲得没事干,专门来砸场子报复社会的,要么就是商业对手顾过来捣乱,有意破坏春色满园生意的。”
“要是嫌戏不好看,那大可以去听经典名家唱段,去买大剧院几千块一张的一等座,”顾南乔唇角微微一勾,毫不留情地讽刺道,“要是想砸场子,那更简单了,不管他是何方神圣,都没有这个本事。”
作为顾南乔的资深迷妹,楚悠优拍马屁的话张嘴就来:“南乔姐霸气!”
顾南乔无视了迷妹的叫好声,目光牢牢锁在隔了几排桌椅处苏以漾坐的位置,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
她眼见着不远处那位公子哥还在不紧不慢地和李和田掰扯,随着他四两拨千斤的言语,他和春色满园的几位老师早已经没有最初的剑拔弩张,而单纯像是在谈论彼此的艺术理解了。
“李老师,刚刚那出《西厢记》要是由京剧团的名角来唱,或是换个曲牌让范班主登台,我都给你喝个满堂彩。不过刚刚那位小青衣,虽然跟得上你起的调子,却是勉强了。
李和田一扬眉,语气不明地说道:“人家小楚这出戏唱得好好的,你要是不叫停,保齐顺顺当当地唱完,哪里勉强了?”
苏以漾没有把这场谈话当成单纯的辩白或是炫技,反之,他每句话都是有的放矢,时刻留意着春色满园几位老师的情绪变化,不动声色间就已经把握了上风。
——就比如眼下李和田的态度转变。
李和田方才这句话,明面上像是在替楚悠优辩白,但实际却留了很大的余地。他没有直接把话说死,或是一味地回击些什么,反倒像是承认了苏以漾点出来的问题,大有几分想要考验苏以漾,看看以他的眼力究竟能看到什么程度的意思。
而一旦对话有来有往,就证明李和田开始感兴趣了。
那么苏以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李和田饶有兴趣的注视下,苏以漾不紧不慢开了口:“我点的这出《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见》是《西厢记》崔莺莺的选段,算是比较经典的平板二黄了吧?李老师对京剧有研究,我也不在你面前班门弄斧了,就捡最关键的说——这四平调的亮点在于它自由灵活,长短不一,可以给演员最大的发挥空间,可是物极必反,你把空间留给了演员,她要是撑不起来,可就不伦不类了。”
还没等李和田说些什么,段鸣山清了清嗓子,淡淡开了口:“刚刚小楚的那出崔莺莺,即便不算出彩,也算是无功无过,说撑不起来,可就过了。”
“正因为无功无过,我才叫停了不是?”
苏以漾漫不经心地笑了一声:“这出戏是崔老夫人悔婚,崔莺莺月下听琴。这段唱词凝重含蓄,再配上灵活多变的四平调,为的就是要体现崔莺莺当时的情感变化,至于其他的,可就都是后话了。”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李和田沉着脸,冷哼一声。
“那我说了?”苏以漾半抱着手肘,手指微微曲起,在茶案上打起了拍子,正是方才那出《西厢记》崔莺莺唱段的鼓点,“京剧的一场戏下来,鼓师是绝对的指挥,打击乐和管弦乐的伴奏都得跟着你的节奏来,是不是?”
李和田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这不废话么,还用你小子多说?”
“京剧的戏台子需要鼓师来控制舞台演出节奏,打出来的“点子”、“套子”,以节奏分明、音色突出为佳,至于演奏水平怎么样,就得看鼓师的本事了。不过这些只是鼓师的基本功,对演出的影响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李和田撩起眼皮看着苏以漾,多少还有点不大服气,站在一旁的段鸣山倒是不易觉察地皱起了眉头,认真思考起苏以漾的话来。
“若是光论李老师的演出技艺,刚刚那台戏你打的板鼓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说到这里,苏以漾语气一顿,又再继续说道,“只不过嘛,你和那位小青衣的配合真是让人听不下去,她演她的,你打你的,整场戏下来纯是靠你的技法来撑着,一丁点默契都没有。京剧这门艺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那我想问李老师,你自个儿说说春色满园演的戏,台下观众们的喝彩,有几分真几分假啊?”
苏以漾的一番话结束,李和田嘴唇上下碰了碰,愣是没再反驳什么。
李和田从骨子里透出傲气没错,但却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对于春色满园既定存在的问题,他也是看得门儿清,深知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他知道,虽然这个年轻人说的话不中听,可是他点出的问题却是一针见血,句句都是大实话。
李和田能顺利撑起春色满园的局面,一来是他与段鸣山和范陵初这两个老朋友多年积累下来的默契,二来则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演出经验足以应付大多数场面。
但毕竟他还有自己的营生需要经营,没办法把太多精力都放在春色满园,所以眼下的情况就是,除了演出当天李和田都很少过来,平日排练能少则少,和乐队大家伙儿的磨合不多,远算不得默契。
就比如刚刚那出《西厢记》,李和田对楚悠优的演唱习惯不算熟悉,平时私底下和她也少有磨合。门外汉或许听不出来,可是真要是行家挑毛病,李和田还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同样还没开始理论就已经息了火气的,就是顾南乔。
顾南乔进来的时候,苏以漾正在和段鸣山说话,她不好直接打断,便干脆坐在一旁听着,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见缝插针,替楚悠优把场子找回来。
在听了楚悠优描述的那一番情况后,顾南乔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对这个来砸场子的低素质观众毫无任何好感,大有几分气势汹汹想要和他理论,“你要是想来踢场子,那么我有成千上万种怼法让你彻底闭嘴”的架势。
可是随着苏以漾的话越说越多,顾南乔看着他的目光渐渐发生变化,没有了最开始的不平不愤,反倒生出隐约的志同道合来。
“南乔姐,你看看他这张嘴,是不是太能说了,而且还莫名有道理似的......所以,懂我给你电话时候的心情了吧,”楚悠优不知道顾南乔复杂的心里变化,自顾自地低声感慨道,“我是完全说不过他,你都不知道他怎么评价我的唱功的,太伤人了。”
顾南乔收回思绪,有点好奇地开口:“他怎么评价的?”
“他说,我的唱功中规中矩,毫无亮点,”楚悠优苦着脸,脸上没卸的油彩衬得那张小脸透着说不出的委屈,“这种戏听了一遍也就到头了,绝对不会再买票进剧场第二次。”
“呵,这么挑剔,耳朵是被四大名家养出来的吧。”
“这才哪到哪,还不算完呢,南乔姐,最伤人的那句,我都没跟你说呢。”
“他还说什么了?”顾南乔问道。
“他说,原本我唱功不突出不算是最大的问题,这出《西厢记》靠着灵气还能勉强撑撑场面,”楚悠优叹了口气,而后话锋一转,“但架不住被条条框框拉扯一路,最后只落得不好不坏,至于亮点,抱歉,还没听到亮点就忍不住叫停了,所以真的没听出来。”
楚悠优模仿着苏以漾当时的动作表情,可谓学得活灵活现,十分传神。顾南乔听着苏以漾和段鸣山李和田的这一番辩论,也算对这个人得理不饶人的嘴毒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当下就有画面感了。
还真不怪楚悠优没话可说,人家苏以漾的话不中听是真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也是真的,真话往往都不好听,尤其是有能力的行家一针见血的指点,那就是句句戳人心窝子了。
“真的,南乔姐,我是扛不住了,反驳又反驳不过,要是直接咽下这口气,我还真有点憋屈......”楚悠优紧咬着牙,憋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上次唱了一半被中途叫停,还是大一的时候系主任检查我们班的演出汇报呢,谁能想到时隔多年,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身上,居然再次让我感受到被系主任支配的恐惧,我是什么命啊。”
顾南乔被楚悠优逗笑了,抬手在她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这个小师妹不过比她小了两届,平日里却是活泼跳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开心和不开心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正因为如此,她是戏班子里公认的开心果,承办了春色满园一大半的笑点。
“南乔姐,你说这人是怎么找上咱们春色满园的呢,我瞧他有些眼力,还一副不差钱的模样,要是真想听戏犯不着专门捡着咱们这个小戏班子挑刺啊。”
顾南乔没有回答,显然楚悠优说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她纳闷的地方。
“我看啊,他绝对不是善茬,”楚悠优想了想,说道,“要么就是他闲得没事干,专门来砸场子报复社会的,要么就是商业对手顾过来捣乱,有意破坏春色满园生意的。”
“要是嫌戏不好看,那大可以去听经典名家唱段,去买大剧院几千块一张的一等座,”顾南乔唇角微微一勾,毫不留情地讽刺道,“要是想砸场子,那更简单了,不管他是何方神圣,都没有这个本事。”
作为顾南乔的资深迷妹,楚悠优拍马屁的话张嘴就来:“南乔姐霸气!”
顾南乔无视了迷妹的叫好声,目光牢牢锁在隔了几排桌椅处苏以漾坐的位置,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
她眼见着不远处那位公子哥还在不紧不慢地和李和田掰扯,随着他四两拨千斤的言语,他和春色满园的几位老师早已经没有最初的剑拔弩张,而单纯像是在谈论彼此的艺术理解了。
“李老师,刚刚那出《西厢记》要是由京剧团的名角来唱,或是换个曲牌让范班主登台,我都给你喝个满堂彩。不过刚刚那位小青衣,虽然跟得上你起的调子,却是勉强了。
李和田一扬眉,语气不明地说道:“人家小楚这出戏唱得好好的,你要是不叫停,保齐顺顺当当地唱完,哪里勉强了?”
苏以漾没有把这场谈话当成单纯的辩白或是炫技,反之,他每句话都是有的放矢,时刻留意着春色满园几位老师的情绪变化,不动声色间就已经把握了上风。
——就比如眼下李和田的态度转变。
李和田方才这句话,明面上像是在替楚悠优辩白,但实际却留了很大的余地。他没有直接把话说死,或是一味地回击些什么,反倒像是承认了苏以漾点出来的问题,大有几分想要考验苏以漾,看看以他的眼力究竟能看到什么程度的意思。
而一旦对话有来有往,就证明李和田开始感兴趣了。
那么苏以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李和田饶有兴趣的注视下,苏以漾不紧不慢开了口:“我点的这出《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见》是《西厢记》崔莺莺的选段,算是比较经典的平板二黄了吧?李老师对京剧有研究,我也不在你面前班门弄斧了,就捡最关键的说——这四平调的亮点在于它自由灵活,长短不一,可以给演员最大的发挥空间,可是物极必反,你把空间留给了演员,她要是撑不起来,可就不伦不类了。”
还没等李和田说些什么,段鸣山清了清嗓子,淡淡开了口:“刚刚小楚的那出崔莺莺,即便不算出彩,也算是无功无过,说撑不起来,可就过了。”
“正因为无功无过,我才叫停了不是?”
苏以漾漫不经心地笑了一声:“这出戏是崔老夫人悔婚,崔莺莺月下听琴。这段唱词凝重含蓄,再配上灵活多变的四平调,为的就是要体现崔莺莺当时的情感变化,至于其他的,可就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