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四!应龙号驾驶初体验
在杨海胜的视角里,从机舱的舷窗看出去,应该是在一个机库里。
然后,画面里,屏幕上分明还叠加着各种说明文字。
通信频道里传来那位姓白的年轻人轻松的声音:“杨大哥,正式的宇航服头盔会带着增强现实功能,整个应龙号的操作手册都都内置在其中。所以现在,也把这层功能内嵌在了训练宇航服里。”
杨海胜嘴里说着:“收到。”心里却不免感慨技术的先进。
这两天,已经先从书面上学习了整个应龙号的操作规程。现在上手模拟操作,对他们来说不难。
应龙号的设计,本身比载人飞船要更接近他们作为飞行员的操作习惯。
一方面,这与飞机的驾驶接近,至少是在大气层的阶段。
另一方面,和载人飞船也很像,有各种规定的操作流程。
“指挥中心,已完成起飞检查程序,应龙号。”
“应龙号,跑道已清空,驶入跑道,准备起飞。”
“驶入跑道,准备起飞,应龙号。”
机库两面通透,空天飞机正前方就是跑道,不需要牵引车。
在杨海胜的视角里,从头盔中看得到的影像,飞机正在离开机库,视野中闪烁的路径指标与地面标线重叠着。
但这不是让四人觉得最震撼的。
最震撼的,是四个座椅传来的震动感,和视野里看到的动态影像,真的太真实了。
杨海胜他们也不是没有模拟训练过,包括所谓的这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或者这些技术的低级形态,众人都经历过。
但有了比较,才感受更鲜明。
估计今天回去再一复盘,熊主任肯定会再跟贺统领说,量子超算的应用,对整个系统的辅助作用太大了。
不过现下还是先把训练做好。
飞机出了机库,才看得出来是一个海岛的模样。
这大概就是那个燧石岛的画面?
“指挥中心,已完成起飞准备,应龙号。”
“应龙号,允许起飞。”
“准备起飞。前进一,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声音波澜不惊,显示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当然,也许因为这仅仅只是模拟训练的缘故。
从外间的监控屏幕墙里,空天飞机的引擎开始加大喷发,应龙号开始在跑道上加速了。
“应龙号,感觉如何?”
“指挥中心,应龙号感觉良好。”杨海胜平静地回答。
实质上,这个感觉很平淡。
加速度不快,震动感微弱……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吧。
跑道比一般的飞机跑道确实要长一些。
应龙号没有一般飞机那么大的翼展,气动布局在起飞阶段得到的升力推动没有那么大。再加上几百吨的起飞重量,在刚起飞时候能有明显加速度感才怪。
何况,现在发动机也不在最强劲的工作状态。
但哪怕是前进一,哪怕推动的是400多吨的应龙号,它还是迅速把速度提了起来。
空天飞机发动机,是实实在在的厉害东西。
在滑过近2000米的距离之后,应龙号终于被拉离地面。从监控屏幕的模拟画面里,飞机慢慢爬升,然后不久之后,出现了突破音障的画面。
“高度1300米,前进二,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这下,杨海胜等人感受到加速度了。但这个感觉……跟开战机或者坐神舟相比,真是温柔多了啊。
“应龙号,感觉如何?”
“指挥中心,应龙号感觉良好,工作正常。预计将于113秒之后达到10倍音速。”
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也就感受到2g多一点的加速度,就算是最普通的普通人,也不会有难受的反应,何况还有宇航服的保护?
熊主任有些期待,看到达高超声速之后,火箭发动机模式会不会正常启动,表现如何。
“前进三,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空天飞机的尾部,引擎的工作状态完全不同了。
而应龙号机头抬起的角度,也更大了一些。
熊主任有些好奇地问:“前进四和前进五,是什么样的效果?”
白杨想了想说:“他们都是航天精英,那点加速度应该不在话下吧?”
熊主任点头道:“别超过10个g太久,都没问题。”
白杨笑着问:“应龙号,要不试试前进四?”
杨海胜嘴角略微翘起一点:“前进四,倒计时三、二、一、启动!”
应龙号的加速度明显起来了,直冲云霄,已经迅速接近卡门线。
熊主任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惊叹道:“这加速度已经有7个多g了,应龙号的结构强度这么大?”
白杨笑而不语。
对身体素质和结构强度要求都很高的运载火箭,一般也就5个g的加速度。航天飞机更是只有三四个g,所以才能让很多身体素质一般的科学家也可以上太空。
在熊主任的观摩下,应龙号仗着发动机的能力,居然提供了从两三个g的舒适模式到七个多g的极速模式,实在是有些强得离谱。
“那前进五……”
白杨答道:“前进五是真空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比冲。等到越过卡门线,就可以切换到前进五,或者直接关闭,通过矢量喷口调整轨道和姿态。这个根据任务不同和到达太空的状态,应龙号上面的计算机会提供建议,指令长和驾驶员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操作。”
前进四的推进速度下,应龙号很快就来到了太空。
四个人里,王洋还没真的到过太空。此刻从舷窗外看到的太空景色,让她有些沉醉。
尽管她知道这是模拟的,但模拟成这样,实在让她觉得真实无比。
何况……怎么有了失重的感觉?
“已到达预订轨道,关闭发动机,倒计时五、四、三、二、一。”
“应龙号,可以解开安全带。注意,目前处于失重状态。”
熊主任看着窗户里面,四个人穿着宇航服在空中飘浮着,不能自已地问道:“这就是利用超导材料磁悬浮特性模拟的失重效果?”
白杨笑道:“是的。配合量子超算中心的建模能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实际上,他们感受到的失重环境,比中性浮力水槽要真实多了。至少……没有那么多气泡。”
这却是是杨海胜他们的真实感受。
怪不得有那么精确的体重测量和重心测量,想来每个人的宇航服里,还有一套独立的超导材料配置体系,让每个人感受到几乎真实的失重效果。
难道说,宇航服里还有一套液氮环境?
据他们了解,现在超导材料,能够成规模应用的,也就是液氮环境下有限几种了。
但是,从皮肤传来的触觉,并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低温效应啊。
是燧石航天的宇航服,在温度控制方面同样非常出色,还是超导材料方面……又有突破?
然后,画面里,屏幕上分明还叠加着各种说明文字。
通信频道里传来那位姓白的年轻人轻松的声音:“杨大哥,正式的宇航服头盔会带着增强现实功能,整个应龙号的操作手册都都内置在其中。所以现在,也把这层功能内嵌在了训练宇航服里。”
杨海胜嘴里说着:“收到。”心里却不免感慨技术的先进。
这两天,已经先从书面上学习了整个应龙号的操作规程。现在上手模拟操作,对他们来说不难。
应龙号的设计,本身比载人飞船要更接近他们作为飞行员的操作习惯。
一方面,这与飞机的驾驶接近,至少是在大气层的阶段。
另一方面,和载人飞船也很像,有各种规定的操作流程。
“指挥中心,已完成起飞检查程序,应龙号。”
“应龙号,跑道已清空,驶入跑道,准备起飞。”
“驶入跑道,准备起飞,应龙号。”
机库两面通透,空天飞机正前方就是跑道,不需要牵引车。
在杨海胜的视角里,从头盔中看得到的影像,飞机正在离开机库,视野中闪烁的路径指标与地面标线重叠着。
但这不是让四人觉得最震撼的。
最震撼的,是四个座椅传来的震动感,和视野里看到的动态影像,真的太真实了。
杨海胜他们也不是没有模拟训练过,包括所谓的这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或者这些技术的低级形态,众人都经历过。
但有了比较,才感受更鲜明。
估计今天回去再一复盘,熊主任肯定会再跟贺统领说,量子超算的应用,对整个系统的辅助作用太大了。
不过现下还是先把训练做好。
飞机出了机库,才看得出来是一个海岛的模样。
这大概就是那个燧石岛的画面?
“指挥中心,已完成起飞准备,应龙号。”
“应龙号,允许起飞。”
“准备起飞。前进一,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声音波澜不惊,显示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当然,也许因为这仅仅只是模拟训练的缘故。
从外间的监控屏幕墙里,空天飞机的引擎开始加大喷发,应龙号开始在跑道上加速了。
“应龙号,感觉如何?”
“指挥中心,应龙号感觉良好。”杨海胜平静地回答。
实质上,这个感觉很平淡。
加速度不快,震动感微弱……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吧。
跑道比一般的飞机跑道确实要长一些。
应龙号没有一般飞机那么大的翼展,气动布局在起飞阶段得到的升力推动没有那么大。再加上几百吨的起飞重量,在刚起飞时候能有明显加速度感才怪。
何况,现在发动机也不在最强劲的工作状态。
但哪怕是前进一,哪怕推动的是400多吨的应龙号,它还是迅速把速度提了起来。
空天飞机发动机,是实实在在的厉害东西。
在滑过近2000米的距离之后,应龙号终于被拉离地面。从监控屏幕的模拟画面里,飞机慢慢爬升,然后不久之后,出现了突破音障的画面。
“高度1300米,前进二,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这下,杨海胜等人感受到加速度了。但这个感觉……跟开战机或者坐神舟相比,真是温柔多了啊。
“应龙号,感觉如何?”
“指挥中心,应龙号感觉良好,工作正常。预计将于113秒之后达到10倍音速。”
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也就感受到2g多一点的加速度,就算是最普通的普通人,也不会有难受的反应,何况还有宇航服的保护?
熊主任有些期待,看到达高超声速之后,火箭发动机模式会不会正常启动,表现如何。
“前进三,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启动!”
空天飞机的尾部,引擎的工作状态完全不同了。
而应龙号机头抬起的角度,也更大了一些。
熊主任有些好奇地问:“前进四和前进五,是什么样的效果?”
白杨想了想说:“他们都是航天精英,那点加速度应该不在话下吧?”
熊主任点头道:“别超过10个g太久,都没问题。”
白杨笑着问:“应龙号,要不试试前进四?”
杨海胜嘴角略微翘起一点:“前进四,倒计时三、二、一、启动!”
应龙号的加速度明显起来了,直冲云霄,已经迅速接近卡门线。
熊主任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惊叹道:“这加速度已经有7个多g了,应龙号的结构强度这么大?”
白杨笑而不语。
对身体素质和结构强度要求都很高的运载火箭,一般也就5个g的加速度。航天飞机更是只有三四个g,所以才能让很多身体素质一般的科学家也可以上太空。
在熊主任的观摩下,应龙号仗着发动机的能力,居然提供了从两三个g的舒适模式到七个多g的极速模式,实在是有些强得离谱。
“那前进五……”
白杨答道:“前进五是真空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比冲。等到越过卡门线,就可以切换到前进五,或者直接关闭,通过矢量喷口调整轨道和姿态。这个根据任务不同和到达太空的状态,应龙号上面的计算机会提供建议,指令长和驾驶员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操作。”
前进四的推进速度下,应龙号很快就来到了太空。
四个人里,王洋还没真的到过太空。此刻从舷窗外看到的太空景色,让她有些沉醉。
尽管她知道这是模拟的,但模拟成这样,实在让她觉得真实无比。
何况……怎么有了失重的感觉?
“已到达预订轨道,关闭发动机,倒计时五、四、三、二、一。”
“应龙号,可以解开安全带。注意,目前处于失重状态。”
熊主任看着窗户里面,四个人穿着宇航服在空中飘浮着,不能自已地问道:“这就是利用超导材料磁悬浮特性模拟的失重效果?”
白杨笑道:“是的。配合量子超算中心的建模能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实际上,他们感受到的失重环境,比中性浮力水槽要真实多了。至少……没有那么多气泡。”
这却是是杨海胜他们的真实感受。
怪不得有那么精确的体重测量和重心测量,想来每个人的宇航服里,还有一套独立的超导材料配置体系,让每个人感受到几乎真实的失重效果。
难道说,宇航服里还有一套液氮环境?
据他们了解,现在超导材料,能够成规模应用的,也就是液氮环境下有限几种了。
但是,从皮肤传来的触觉,并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低温效应啊。
是燧石航天的宇航服,在温度控制方面同样非常出色,还是超导材料方面……又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