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壮观
后来,母亲说,叔叔是小的,他的两个孩子也是小的,就算是叔叔不过来吧,他的两个孩子总应该过来拜年吧。凭什么他们的孩子不来,我们家两个比他家大的孩子反而要去给他们拜年呢?对叔叔的诸多做法,父亲本就有些看过不,加之母亲的说辞也算是合情合理。此后,在父亲的授意下,本是兄弟的两家才算是彻底断绝了来往。因为,在这之后的春节,我和姐姐就再也没到叔叔家拜过年。
父亲跟叔叔的关系彻底闹僵了。就他们俩的倔强脾气,那是谁劝也没用。更何况,由于人丁不旺,父亲和叔叔的年纪虽然算不上大,但辈分却高。听得不顺耳了,脾气暴躁的他们可不会给劝说的人什么好脸色。时间久了,就不再有人愿意多我们家的事了。阴险狡诈的,则等着看我们家族内斗的笑话。
至于我们家的高辈分,可能大家很难有什么感谢认识。下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想必大家就能明白了。重视亲情和孝道的父亲,在其一生所操办的众多大事之中,对其中一件可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反正,我就不止一次地听父亲提到过,当然话语中多少有些骄傲的意味。
她,是我的太太,也就是我父亲的奶奶。虽然我从小就没有奶奶,但我记忆中却有太太的影子。也许,她是我们这个家庭中最最高寿的人。如果算虚岁的话,那么我的这个太太可是活到了百岁高龄的寿星。
农村给老人做寿,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贺九不贺十”。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年纪大了,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能够活多久本就是一件非常难以确定的事情。倘若说一定要像年轻人那样非得要到“整六十”“整七十”“整八十”……的时候才去庆祝,那么很有可能就永远也等不到庆祝的那一天了。
在家族历史上最最高寿的那个父亲的奶奶的“九十九”岁大寿即将来临之际,无论直系还是旁系的本族之人就开始活络了开来,大家纷纷表示要给老人一个盛大的寿宴。当时,父亲正处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差钱”,因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样的寿宴虽然只局限在本族之内,但直系旁系的加起来,也有很多人。就直系而言,我、姐姐还有刚出世不久的堂弟已经算是第四代了。但即便是还在襁褓中的堂弟在本家族之中,也有不少人得称其为爷爷。一拨又一拨后辈子嗣的跪拜(传统的拜寿仪式)给老人带来了巨大的刺激。
所谓大喜大悲。在喜气洋洋的盛大寿宴后不久,我太太就由于刺激过度而过世了。太太不仅是全村年龄最长的,同时也是辈分最高的。因此,太太过世之后的白事场面就显得更为恢弘壮观。能够引动全村的白事,在我们当地恐怕也算是空前绝后的了。
百岁老人的过世,按照传统,是要将之当成喜事来办的。当然这里的“喜”,是指的心态。农村里的人觉得,百(高寿)老归天,不但不需要悲伤,还应该高兴。除了心态上的“喜气”之外,其他一切流程都是按照白事来操办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要算是孝衣的准备了。太太的儿子辈,也就是所谓的孝子们(我的爷爷们),是需要披麻戴孝的;孙子辈,就轮到父亲了,只需要戴一顶白帽就可以了;从孙辈,也就我这一辈,需要戴红帽;再晚一辈的,得戴绿帽。麻烦就麻烦在还有更晚辈份的(别忘了,还有叫我爷爷的),他们应该戴什么颜色的帽子呢?没人知道。因为即便是资历最深的老人,也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最终父亲说了,更晚、更更晚……的,就统一戴绿帽。
按照我们这的习俗,后辈的帽子得统一有我家出。谁能想象到,全村老少皆至的场面呢?人家只要来了,你就得发帽子啊!于是,仅就白、红、绿布,就买了好几发,左邻右舍心灵手巧的全部赶来帮忙赶制帽子。单此一项就有得忙活了。由此就不难看出,作为此次事件的总指挥——父亲,一天之中得分派、调度多少任务,得紧急处置多少突发事故。
那是我一生之中所见过的最最盛大的白事。全天候的人头攒动,红帽、绿帽随处可见。我家前后七间屋(当时就算是房子多而大的了,正是由于这样,村里曾经借我家的新瓦房当幼儿园的教室使用过)几乎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
如此人气,完成出乎父亲的预料之外。人家既然来了,你总得请人家吃饭吧。于是,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场景出现了。这绝对是我生平所仅见的。所有应邀之人,来到之后,直接拿起两个碗,将一定量的饭菜用这两个碗口对口地合在一处,然后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最奇怪的一次请客活动。父亲早就预料到了会有很多人,因此,一次性摆了十几桌。在当时,这可是相当壮观的场面了。但十几桌全部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并不是我们家人缘太差,没人过来捧场。事实上是,来的人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可是,若多的饭桌上就是一个人也没有。不是都已经吃完离开了,而是自始至终根本就没人坐下来过。
看到人山人海的盛大场面,父亲就没打算一次性完成宴请宾客的任务。因此,在父亲的计划中,是准备使用流水席的。谁曾想,父亲的计划居然格外的成功。也许,自打“流水席”这个词出现以来,就没有比我们家的此次白事宴席更能当得上“流水”二字的宴席了。前来赴宴的络绎不绝,每人皆是将盛满饭菜的两碗反扣在一起,然后就非常果断地离去。他们所花费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两分钟。络绎而来,络绎而去,人流不息,宛如不腐流水。以“流水”名之,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
父亲跟叔叔的关系彻底闹僵了。就他们俩的倔强脾气,那是谁劝也没用。更何况,由于人丁不旺,父亲和叔叔的年纪虽然算不上大,但辈分却高。听得不顺耳了,脾气暴躁的他们可不会给劝说的人什么好脸色。时间久了,就不再有人愿意多我们家的事了。阴险狡诈的,则等着看我们家族内斗的笑话。
至于我们家的高辈分,可能大家很难有什么感谢认识。下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想必大家就能明白了。重视亲情和孝道的父亲,在其一生所操办的众多大事之中,对其中一件可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反正,我就不止一次地听父亲提到过,当然话语中多少有些骄傲的意味。
她,是我的太太,也就是我父亲的奶奶。虽然我从小就没有奶奶,但我记忆中却有太太的影子。也许,她是我们这个家庭中最最高寿的人。如果算虚岁的话,那么我的这个太太可是活到了百岁高龄的寿星。
农村给老人做寿,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贺九不贺十”。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年纪大了,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能够活多久本就是一件非常难以确定的事情。倘若说一定要像年轻人那样非得要到“整六十”“整七十”“整八十”……的时候才去庆祝,那么很有可能就永远也等不到庆祝的那一天了。
在家族历史上最最高寿的那个父亲的奶奶的“九十九”岁大寿即将来临之际,无论直系还是旁系的本族之人就开始活络了开来,大家纷纷表示要给老人一个盛大的寿宴。当时,父亲正处在事业的鼎盛时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差钱”,因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样的寿宴虽然只局限在本族之内,但直系旁系的加起来,也有很多人。就直系而言,我、姐姐还有刚出世不久的堂弟已经算是第四代了。但即便是还在襁褓中的堂弟在本家族之中,也有不少人得称其为爷爷。一拨又一拨后辈子嗣的跪拜(传统的拜寿仪式)给老人带来了巨大的刺激。
所谓大喜大悲。在喜气洋洋的盛大寿宴后不久,我太太就由于刺激过度而过世了。太太不仅是全村年龄最长的,同时也是辈分最高的。因此,太太过世之后的白事场面就显得更为恢弘壮观。能够引动全村的白事,在我们当地恐怕也算是空前绝后的了。
百岁老人的过世,按照传统,是要将之当成喜事来办的。当然这里的“喜”,是指的心态。农村里的人觉得,百(高寿)老归天,不但不需要悲伤,还应该高兴。除了心态上的“喜气”之外,其他一切流程都是按照白事来操办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要算是孝衣的准备了。太太的儿子辈,也就是所谓的孝子们(我的爷爷们),是需要披麻戴孝的;孙子辈,就轮到父亲了,只需要戴一顶白帽就可以了;从孙辈,也就我这一辈,需要戴红帽;再晚一辈的,得戴绿帽。麻烦就麻烦在还有更晚辈份的(别忘了,还有叫我爷爷的),他们应该戴什么颜色的帽子呢?没人知道。因为即便是资历最深的老人,也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最终父亲说了,更晚、更更晚……的,就统一戴绿帽。
按照我们这的习俗,后辈的帽子得统一有我家出。谁能想象到,全村老少皆至的场面呢?人家只要来了,你就得发帽子啊!于是,仅就白、红、绿布,就买了好几发,左邻右舍心灵手巧的全部赶来帮忙赶制帽子。单此一项就有得忙活了。由此就不难看出,作为此次事件的总指挥——父亲,一天之中得分派、调度多少任务,得紧急处置多少突发事故。
那是我一生之中所见过的最最盛大的白事。全天候的人头攒动,红帽、绿帽随处可见。我家前后七间屋(当时就算是房子多而大的了,正是由于这样,村里曾经借我家的新瓦房当幼儿园的教室使用过)几乎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
如此人气,完成出乎父亲的预料之外。人家既然来了,你总得请人家吃饭吧。于是,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场景出现了。这绝对是我生平所仅见的。所有应邀之人,来到之后,直接拿起两个碗,将一定量的饭菜用这两个碗口对口地合在一处,然后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最奇怪的一次请客活动。父亲早就预料到了会有很多人,因此,一次性摆了十几桌。在当时,这可是相当壮观的场面了。但十几桌全部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并不是我们家人缘太差,没人过来捧场。事实上是,来的人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可是,若多的饭桌上就是一个人也没有。不是都已经吃完离开了,而是自始至终根本就没人坐下来过。
看到人山人海的盛大场面,父亲就没打算一次性完成宴请宾客的任务。因此,在父亲的计划中,是准备使用流水席的。谁曾想,父亲的计划居然格外的成功。也许,自打“流水席”这个词出现以来,就没有比我们家的此次白事宴席更能当得上“流水”二字的宴席了。前来赴宴的络绎不绝,每人皆是将盛满饭菜的两碗反扣在一起,然后就非常果断地离去。他们所花费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两分钟。络绎而来,络绎而去,人流不息,宛如不腐流水。以“流水”名之,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