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岳欣然心中一暖:“谢过封大人。”
岳欣然思索着从州牧府中出来,已近宵禁之时,虽是春日,却逢倒春寒,岳欣然出门仓促,衣衫难免单薄,却有一袭温暖斗篷将她罩了起来,她转头去看,忍不住笑了:“怎么?你家中牛羊可算是牧好了?”
这是取笑他回草原了,才这段时间这般行踪飘渺。
阿孛都日正色道:“我乃是夫人签下的马夫,如何能置下私产呢?只是去给夫人找回了一只走失的肥羊而已。”
岳欣然“咦”了一声,顺着阿孛都日视线,却看到吴七苦哈哈地牵着马跟在后头——马夫的位置被人占了嘛。
岳欣然心中一劝,吴七当初派去汉中处置徐掌柜身后事、顺便寻找王登……她向阿孛都日低声问道:“你寻着人了。”
不是询问,而是一个肯定。
阿孛都日点头。
岳欣然没有他预料中的满意与喜悦,反而少见地屈指轻扣,阿孛都日知道,这是她遇事凝神思索之时的反应。
这一切不能说不凑巧。
看起来顺顺当当的官学,魏京少年临行前的警告,魏京而来的可疑大人物,半途失踪却被寻回的王登……岳欣然仰望天边的晚霞,呵,丰岭道上那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终于被那一封谏表要激得浮出水面了吗?
她朝阿孛都日低声道:“我们回去说。”
不知是否因为岳欣然少见的反应,到得益州城中陆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阿孛都日在门口只迟疑了一刹那,回首见岳欣然依旧在凝神思索,他心中一叹,竟没有跃下车马,而是一并随之进了陆府大门。
知道岳欣然要回来,府中信伯已经吩咐摆饭。
岳欣然不需要人伺候,也一般不屏退旁人,阿孛都日第一次看到岳欣然平素起居所用之食,在外之时,一贯是他准备什么,岳欣然就吃什么,极少挑食。
现在阿孛都日才发现,岳欣然实在是……太好养活。
一碗粟粥,一小碟春笋炒肉,一碗青菜,她收回思绪,开始进食,却是一贯的食不言。
阿孛都日坐到隔壁,打开自己的食盒,却是鱼肉俱全,信伯笑眯眯:“你这年轻的郎君在外伺候六夫人,镇日里辛劳,多吃一些。”
对于这个围着六夫人打转的马夫,信伯一直守在益州城陆府,自然也有几次照面,知道六夫人与对方含糊隐约的关系,只不知为何阿钟伯总不肯给他好脸色。
要叫信伯来说,阿孛都日这身板若在军中也是一条好汉。毕竟,六夫人已经那般聪慧啦,男人么,就找个她愿意瞧的,有把子力气的,听她使唤就好。
恩,老人生活而来的智慧十分朴素。
阿孛都日一笑,信伯依旧笑眯眯坐在一旁,没有离开的意思。
阿孛都日:……
他再次看清了自己的陆府的待遇,失笑之后,便埋头吃起来。
信伯还是有些意外的,因为这马夫吃相居然颇为文雅,几乎不闻盘箸相撞和咀嚼之声,可他老人家再一看,发现阿孛都日已经起身,盘中居然就空了?!
岳欣然吃得快,那是因为晚餐向来吃得不多,阿孛都日……确实是风卷残云的速度快。
而再见到岳欣然,于王登而言,却恍如隔世。
他堂堂男子汉,居然哗地就哭了起来。
岳欣然见他消瘦许多且神情憔悴,身上却是完好,行走自如,登时明白,恐怕遭遇的是精神折磨居多。
她并没有出声,只是耐心等王登平复。
阿孛都日不动声色瞥过去之后,王登渐渐收了哭声,不必岳欣然问,他已经将被绑走之后的前因后果一股脑儿道来:“我本是要与徐掌柜一并回益州的,出发第二日就在客栈中半夜收到一封信,叫我到丰城之后不可惊动徐掌柜,找个借口与他分开后到城西一个破庙去……”
回忆起当初那一幕,王登身子都在隐隐发颤:“对方还一并送来了我一双儿女的贴身衣物,我连夜命人回家打探,家人却告知,我妻携儿女回娘家小住……可是,我妻娘家哪还有什么亲人!为怕万一,我不敢不从,只得分开,我命仆从向六夫人您传讯……结果,在那破庙中,我、我、我眼睁睁看着他们将那仆从开膛破肚……”
他家在汉中,不过一介粮商,就算平素在商场上有所争执,遇到的对手再阴损,杀人灭口总要有个前奏与上门的回合,哪里遇到过这样的手段。
“对方拿下我,却并没有太多为难,只问了我此次寻茶商之事。然后便将我蒙了眼绑上了马车,一路上我晕晕沉沉,连天光时日都不晓得,当时又惧又怕,既牵挂家人,又怕连累陆府,到得后来,真是恨不得死了算了……直到后来,我听到打斗声,才被这位好汉带了回来。”
王登走南闯北,按道理来说见识不少了,可是,这一次的遭遇还是叫他不敢轻易回想:“六夫人,这一次的仇家不是普通人,绝不是三江世族之流!”
他神情激动起来:“他们那样的手段,那样的手段,我时常听到院中的凄厉尖嚎,还有我的妻儿和我那仆从……”
说着,王登再次忍不住红了眼眶泪流满面,然后他一抹面孔:“六夫人,这一路我思前想后,对方只怕是冲着茶砖而来。”
然后,王登从怀中摸出一封墨迹新鲜的纸页:“这是三载以来,所有与茶砖相关,我接触过之人,有买过茶砖的,有我荐过但未买的,皆在上边了。”
岳欣然叹息却郑重地双手接过纸页:“多谢。”然后,她顿了顿道:“你的家人,我定会尽力为你去寻。”
王登原本止住哭泣的面孔却忽地抽搐,然后他双膝一软,伏地跪倒,竟是哽咽难言。
阿孛都日送王登下去休息,岳欣然心情却难平复,仰望天际,浓云滚滚,第二日便是官学开办之日,却不知夜幕这样深沉,人心的光明能不能真的映亮它?岳欣然也没有答案。
听到身后门扉响动,岳欣然第一次主动向阿孛都日提出请求:“你的人,可不可以寻回王登的家人?”
阿孛都日沉默不答,他心中极难取舍,此番救出王登,恐怕他的人已经露了行迹,然后在岳欣然出口想撤回这个请示时,他却倏然一叹:“好。”
不待岳欣然说话,他已经一指那份名单道:“去岁,王登曾将陆府先前那茶砖卖给一批流商,背后正是北狄……”
北狄?!
火花一闪,岳欣然抬头道:“你是因为北狄出现茶砖才到益州来查探?”
灯光之下,岳欣然再次凝视眼前之人,对方身材高大,却并不是那种虎背熊腰的大块头,紧绷的衣衫之下,肌肉线条流畅——那显然是某些刻苦与自律的训练才能留下的痕迹。
甚至那种乍一看粗犷的眉宇都不过是凌乱的头发与胡须带来的错觉与假相,其下到底是一副怎样的面孔……在这诸多线索纷至沓来的关头,岳欣然心中已经开始犹疑。
阿孛都日低声道:“至少,大魏境内,除却安西都护府,并无茶砖。”
魏京却已经有人奔着茶砖而不惜将整个益州搅得天翻地覆,封书海、陆府、岳欣然皆在这局中沉浮。
第二日,便是益州官学开办之日,不只是关系着益州文脉,更关系着封书海未来仕途、益州与亭州两地百姓福祉……甚至整个大魏无数人的命运,幕后之局注定在此揭开。
第72章 幕后之局(二)
益州官学选址却在益州城边依山傍水的一处, 虽叫益州官学,可奇异般地, 这一次, 整个益州官场对益州官学都保持了一种缄默。
这种缄默,不是默然的赞同, 亦不是无言的反对,更像是一种谨慎的观望——益州州牧一封谏表手撕三江世族的老底、顺手怼了吏部,却奇迹般地没有遭到贬斥, 只有吏部堪称温和的又一封询札;三江世族私侵田地、暴敛佃农的老底在朝堂被抖落个精光,也奇迹般地没有遭遇夷族,反倒是靳家老爷加封中正,回到了益州。
益州上上下下看得清楚明白,集贤会上, 双方主角登场的言笑晏晏更像是充满了锋芒的前奏, 而益州官学的开办之日便是图穷匕见、分出生死胜负之时!
这争斗分明已经上升到了魏京权力中心的层面, 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会知道胜负,益州任何一方势力卷进这漩涡, 都会似一只蚂蚁卷进洪流中一般,连个水花都泛不起便尸骨无存。
三江世族固然是益州的庞然大物, 可它周遭, 还有更多的被其挟裹而依附其上的中小势力,比如那些中等世族、小地主。
这一次山雨欲来的可怖气氛中,益州上上下下所有势力的求生本能令他们保持了这种缄默, 益州上流社会的所有宴会、公开场所几乎听不到有人在讨论此事。
可是,随着那些激动的寒微学子将消息带回十里八乡,官学的开办奇异般地在民间宣扬开来,市井间、街巷里、饭桌上,百姓们议论纷纷,个个眉飞色舞:“有了官学,我家阿大是不是也能跟着读书习字、将来做官了?”“啊呀!你家阿大我瞧着聪慧,回头似少章一般也考官学去!”
这是第一次,读书、识字、进学、做官,与普通百姓关联了起来。
封书海在益州的五载声望,如今益州安居乐业的事实,令他不必费丁点口舌,就能叫益州百姓相信,益州官学承诺的一切都是真的。
益州官学开办之日,这益州城边之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无数百姓哪怕不能到近前一观盛况,都将周遭团团围了起来;益州职位大大小小的官宦人家、文坛中声望高高低低的文士,在奇异而长久的沉默之后,悉数赶来;而清贫的读书人、有意望子成龙的百姓,更是迫不及待希望就此观看;除此之外,这一场官学的开办还多了许多益州的陌生面孔。
岳欣然作为这一场开办日的幕后策划,却是彻底闲了下来,坐在茶楼中最高层遥遥观看。
阿田第二座茶楼就选在书院正对面,依江而建,背后就是涛涛晋江,对面就是依山征用一处庄园而建成的益州官学,风景绝佳,地理位置极好。今日这样的盛况,茶楼才刚开业,就已经爆棚。这第四层乃是平素堆放货物的杂间,这一次被阿田细心收拾出来给了岳欣然。
今日事关重大,这一次局势并不容乐观,阿孛都日被岳欣然支到官学中护卫封书海,吴敬苍也十分赞同——实在是魏京那混账公子哥两次三番的闯入令他不得不承认,州牧府的护卫在那等人物的武力面前实在形同虚设,而这一次,官学开办将三江世族逼到墙角,谁也不能预料,狗逼急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官学主体建筑群是庄园中原本就有的一片亭台楼榭,乃是封书海定下的,一处败落的商户人家所修,原本是想用来结交世族、拓宽人脉,最后却赔了个底掉儿,官学以一个极其划算的价格收了来,也并不算亏待那户人家。似这样面积的庄园,等闲人家买不起,世家却绝不会买——因为不是自建的,没有那些雅致天成的精心设计,并不符合世家身份,哪怕三江世族只是个屈居益州一隅的三流世族。
庄园之前,有一片面积广阔的平地,这一日其上设了许多席位,虽一样采用大魏惯见的东南西北四方设座的传统,却每一个方位的席位上都列了许多排,好似一个个重复嵌套的“回”字,将中央高台团团围了起来,这从来没有见识过的架势便令周遭百姓嗡嗡响成一片议论纷纷。
随着无数马车上陆续有宾客抵达,东南西北四面席位渐次坐满,因为这一次整个益州对此事的高度关注,依岳欣然事先安排下的座次,竟是真的座无虚席。
而所有人也第一时间发现这座次排列的讲究,东向为益州官员,自前往后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清晰无比,绝没有任何争议;南向为卢川为首的益州之外文坛硕儒,正彼此谦让着落座;北向为益州本地文坛的文人,座次一样分明;西向最为古怪,竟是一群谁也不认得的家伙,看起来乱糟糟,却个个老老实实依着座位上的名姓坐了,不知怎的,这群家伙坐在最次向的席位上,却个个看起来难捺激动之情。
靳图毅坐在封书海身侧——他职级仅低于封书海,又是京官,自然有这个资格——他们二人皆是在东侧第一排最中央的位置。
随着宾客陆续到齐,吴敬苍得到封书海示下之后,只听一声清越的钟声,不论是席位四向坐着的宾客,还是远远围观热闹的百姓,登时便安静了下来。
吴敬苍走到台前,四向一礼,才肃容道:“诸位,今日乃是我益州官学开办之日,先贤有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已。’故官学之兴,在兴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官学之旨,诚在于斯!官学之立,在立言立德立行,故官学所需靡费,丝毫勿取于私,以此示公心。”
靳图毅冷眼旁观,他倒要看看,到底是怎生一个“勿取于私”,那四十三万银钱又自何而出。
然后吴敬苍一挥手,有人立时双手捧上一个玉盒,吴敬苍淡然道:“这盒中,乃是我益州新茶,并不值几个钱。”
听到“茶”字,靳图毅的视线与坐在北向正中央的张清庭一碰,二人皆是露着“果然如此”的神情,靳图毅看了一眼身旁气定神闲的封书海,他要看看,这位州牧大人想在这茶上耍出什么花样来!
四十三万的银钱……若是肯将茶园割让给他三江世族,他们未必不愿出这个价,现在?呵,就看钱自何出了……
却听吴敬苍向西向一礼:“诸位皆是我大魏有头有脸的大东家大掌柜,今日这新茶便是请诸位来品鉴。”
靳图毅几乎要摇头失笑起来,搞了半晌,原来封书海打得是这个主意?恩,封书海乃是益州州牧,商户本就身份低贱,以他州牧官阶,确实能在大魏召来这许多商人。
听闻陆氏茶园今岁进入丰产,茶砖确是不少。借着这时机,以封书海威望,将陆氏茶园中的那些茶砖悉数卖给这些大商人,那四十三万钱倒也许真能凑齐,但这笔银钱不就相当于陆氏所出?封书海莫不是以为打了个转儿便能绕开这以私利营官学的弹劾?那也未免太天真!
更何况……想到那一位的吩咐,靳图毅面上现出阴狠之色,他们三江世族对茶砖是势在必得!他冰沉目光看向西向那些商户,淡淡一笑,再怎么样的买卖,不过是一些商户罢了,只要封书海一倒,益州依旧是他三江世族的益州,一块茶砖也不可能运得出去。
靳图毅腹中已经开始打起了弹章的草稿。
吴敬苍:“……这一盏茶,现下开始拍卖,价高者得。”
台下四面的宾客到得此时俱是面面相觑,就是西面那些大商人也是有些怔愣,一盏茶……就这么拍卖?谁愿意买啊!不过一盏茶而已,还能吹出花来吗!
吴敬苍在台上微微一笑:“这茶不值几个钱,自然不能叫诸位这般开拍,”他顿了顿才道:“今日是为益州官学筹款,所以这盏茶附赠了一首茶诗,一旦哪位拍下这盏茶,这首诗也便送给那位。”
听到这里,四面坐席上所有人登时脑子急速转动了起来,这哪是拍卖什么茶,不过借茶之名在拍卖诗!
诗,不过是文的载体之一而已,自前前朝的乐府至今,已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更为丰富,或绝句、或律诗,一首诗文,或咏情或言志,真要说起来,在市井中……哪卖得出什么价呢?不能吃不能喝,哪个百姓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花钱买这玩意儿!
在益州文坛中人看来,这甚至有辱斯文,好的诗文,岂能用银钱来衡量、甚至是这般充满铜臭味地进行买卖?可是,今日,是为益州官学筹款,这却又是一种风雅到了极致的买卖!诗文所换得的银钱以供学子念书进学,诗文的价值在这一刻简直高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向的益州文人们在骚动了短暂一阵后,竟自发地缄默下来。张清庭游止四顾,并没有看到那个纤弱的身影,可他只觉得,数次交锋之中,竟再没有比这更挫败的时刻……他从来没有想过,那陆岳氏竟是这般破局!
他张清庭幼读诗书,至今已经四十载寒暑,他担任三江书院的山长,教导无数学子四书五经,也有二十个春夏,他心中无比清楚的知道诗书的价值,亦无数次向后辈教导过,他自认为,在文之一道上,他不及古往今来的圣贤,却也可跻身当世大家之列,却在这一刻,由一个小娘当面教给了他,何谓诗文大道。
他以为明心见性,堪破世局,已是诗文经史的大道。
可现在,陆岳氏直接以诗文换银钱、造福万千寒门子弟……却叫他知道了,什么才是圣贤走过的大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条大道已经隐约可见天下。
与沉默的北向文人相对应的,却是南向的外地硕儒们面含微笑,彼此探听着佳句可有所得的光风霁月——显然,他们对于诗文拍卖是有所准备的,十分坦然。
这一刹那,西向的大商人们却仿佛嗅到了什么,有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大声问道:“敢问,第一盏茶诗的作者是哪一位高才???”
于商人们而言,一首附庸风雅的诗句,能值几个钱?这取决于场合,某些场合,可能一文不值,某些地方,可能价值千金。
就比如现在,这什么茶诗的价值,只取决于它的作者,到底是哪一位?
而对这一幕,靳图毅却不过淡淡一笑,就是卢川等人,诗文再精,那些粗鄙的商户又能品出什么,他们肯为附庸风雅这件事出什么价呢?呵。
</div>
</div>
岳欣然思索着从州牧府中出来,已近宵禁之时,虽是春日,却逢倒春寒,岳欣然出门仓促,衣衫难免单薄,却有一袭温暖斗篷将她罩了起来,她转头去看,忍不住笑了:“怎么?你家中牛羊可算是牧好了?”
这是取笑他回草原了,才这段时间这般行踪飘渺。
阿孛都日正色道:“我乃是夫人签下的马夫,如何能置下私产呢?只是去给夫人找回了一只走失的肥羊而已。”
岳欣然“咦”了一声,顺着阿孛都日视线,却看到吴七苦哈哈地牵着马跟在后头——马夫的位置被人占了嘛。
岳欣然心中一劝,吴七当初派去汉中处置徐掌柜身后事、顺便寻找王登……她向阿孛都日低声问道:“你寻着人了。”
不是询问,而是一个肯定。
阿孛都日点头。
岳欣然没有他预料中的满意与喜悦,反而少见地屈指轻扣,阿孛都日知道,这是她遇事凝神思索之时的反应。
这一切不能说不凑巧。
看起来顺顺当当的官学,魏京少年临行前的警告,魏京而来的可疑大人物,半途失踪却被寻回的王登……岳欣然仰望天边的晚霞,呵,丰岭道上那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终于被那一封谏表要激得浮出水面了吗?
她朝阿孛都日低声道:“我们回去说。”
不知是否因为岳欣然少见的反应,到得益州城中陆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阿孛都日在门口只迟疑了一刹那,回首见岳欣然依旧在凝神思索,他心中一叹,竟没有跃下车马,而是一并随之进了陆府大门。
知道岳欣然要回来,府中信伯已经吩咐摆饭。
岳欣然不需要人伺候,也一般不屏退旁人,阿孛都日第一次看到岳欣然平素起居所用之食,在外之时,一贯是他准备什么,岳欣然就吃什么,极少挑食。
现在阿孛都日才发现,岳欣然实在是……太好养活。
一碗粟粥,一小碟春笋炒肉,一碗青菜,她收回思绪,开始进食,却是一贯的食不言。
阿孛都日坐到隔壁,打开自己的食盒,却是鱼肉俱全,信伯笑眯眯:“你这年轻的郎君在外伺候六夫人,镇日里辛劳,多吃一些。”
对于这个围着六夫人打转的马夫,信伯一直守在益州城陆府,自然也有几次照面,知道六夫人与对方含糊隐约的关系,只不知为何阿钟伯总不肯给他好脸色。
要叫信伯来说,阿孛都日这身板若在军中也是一条好汉。毕竟,六夫人已经那般聪慧啦,男人么,就找个她愿意瞧的,有把子力气的,听她使唤就好。
恩,老人生活而来的智慧十分朴素。
阿孛都日一笑,信伯依旧笑眯眯坐在一旁,没有离开的意思。
阿孛都日:……
他再次看清了自己的陆府的待遇,失笑之后,便埋头吃起来。
信伯还是有些意外的,因为这马夫吃相居然颇为文雅,几乎不闻盘箸相撞和咀嚼之声,可他老人家再一看,发现阿孛都日已经起身,盘中居然就空了?!
岳欣然吃得快,那是因为晚餐向来吃得不多,阿孛都日……确实是风卷残云的速度快。
而再见到岳欣然,于王登而言,却恍如隔世。
他堂堂男子汉,居然哗地就哭了起来。
岳欣然见他消瘦许多且神情憔悴,身上却是完好,行走自如,登时明白,恐怕遭遇的是精神折磨居多。
她并没有出声,只是耐心等王登平复。
阿孛都日不动声色瞥过去之后,王登渐渐收了哭声,不必岳欣然问,他已经将被绑走之后的前因后果一股脑儿道来:“我本是要与徐掌柜一并回益州的,出发第二日就在客栈中半夜收到一封信,叫我到丰城之后不可惊动徐掌柜,找个借口与他分开后到城西一个破庙去……”
回忆起当初那一幕,王登身子都在隐隐发颤:“对方还一并送来了我一双儿女的贴身衣物,我连夜命人回家打探,家人却告知,我妻携儿女回娘家小住……可是,我妻娘家哪还有什么亲人!为怕万一,我不敢不从,只得分开,我命仆从向六夫人您传讯……结果,在那破庙中,我、我、我眼睁睁看着他们将那仆从开膛破肚……”
他家在汉中,不过一介粮商,就算平素在商场上有所争执,遇到的对手再阴损,杀人灭口总要有个前奏与上门的回合,哪里遇到过这样的手段。
“对方拿下我,却并没有太多为难,只问了我此次寻茶商之事。然后便将我蒙了眼绑上了马车,一路上我晕晕沉沉,连天光时日都不晓得,当时又惧又怕,既牵挂家人,又怕连累陆府,到得后来,真是恨不得死了算了……直到后来,我听到打斗声,才被这位好汉带了回来。”
王登走南闯北,按道理来说见识不少了,可是,这一次的遭遇还是叫他不敢轻易回想:“六夫人,这一次的仇家不是普通人,绝不是三江世族之流!”
他神情激动起来:“他们那样的手段,那样的手段,我时常听到院中的凄厉尖嚎,还有我的妻儿和我那仆从……”
说着,王登再次忍不住红了眼眶泪流满面,然后他一抹面孔:“六夫人,这一路我思前想后,对方只怕是冲着茶砖而来。”
然后,王登从怀中摸出一封墨迹新鲜的纸页:“这是三载以来,所有与茶砖相关,我接触过之人,有买过茶砖的,有我荐过但未买的,皆在上边了。”
岳欣然叹息却郑重地双手接过纸页:“多谢。”然后,她顿了顿道:“你的家人,我定会尽力为你去寻。”
王登原本止住哭泣的面孔却忽地抽搐,然后他双膝一软,伏地跪倒,竟是哽咽难言。
阿孛都日送王登下去休息,岳欣然心情却难平复,仰望天际,浓云滚滚,第二日便是官学开办之日,却不知夜幕这样深沉,人心的光明能不能真的映亮它?岳欣然也没有答案。
听到身后门扉响动,岳欣然第一次主动向阿孛都日提出请求:“你的人,可不可以寻回王登的家人?”
阿孛都日沉默不答,他心中极难取舍,此番救出王登,恐怕他的人已经露了行迹,然后在岳欣然出口想撤回这个请示时,他却倏然一叹:“好。”
不待岳欣然说话,他已经一指那份名单道:“去岁,王登曾将陆府先前那茶砖卖给一批流商,背后正是北狄……”
北狄?!
火花一闪,岳欣然抬头道:“你是因为北狄出现茶砖才到益州来查探?”
灯光之下,岳欣然再次凝视眼前之人,对方身材高大,却并不是那种虎背熊腰的大块头,紧绷的衣衫之下,肌肉线条流畅——那显然是某些刻苦与自律的训练才能留下的痕迹。
甚至那种乍一看粗犷的眉宇都不过是凌乱的头发与胡须带来的错觉与假相,其下到底是一副怎样的面孔……在这诸多线索纷至沓来的关头,岳欣然心中已经开始犹疑。
阿孛都日低声道:“至少,大魏境内,除却安西都护府,并无茶砖。”
魏京却已经有人奔着茶砖而不惜将整个益州搅得天翻地覆,封书海、陆府、岳欣然皆在这局中沉浮。
第二日,便是益州官学开办之日,不只是关系着益州文脉,更关系着封书海未来仕途、益州与亭州两地百姓福祉……甚至整个大魏无数人的命运,幕后之局注定在此揭开。
第72章 幕后之局(二)
益州官学选址却在益州城边依山傍水的一处, 虽叫益州官学,可奇异般地, 这一次, 整个益州官场对益州官学都保持了一种缄默。
这种缄默,不是默然的赞同, 亦不是无言的反对,更像是一种谨慎的观望——益州州牧一封谏表手撕三江世族的老底、顺手怼了吏部,却奇迹般地没有遭到贬斥, 只有吏部堪称温和的又一封询札;三江世族私侵田地、暴敛佃农的老底在朝堂被抖落个精光,也奇迹般地没有遭遇夷族,反倒是靳家老爷加封中正,回到了益州。
益州上上下下看得清楚明白,集贤会上, 双方主角登场的言笑晏晏更像是充满了锋芒的前奏, 而益州官学的开办之日便是图穷匕见、分出生死胜负之时!
这争斗分明已经上升到了魏京权力中心的层面, 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会知道胜负,益州任何一方势力卷进这漩涡, 都会似一只蚂蚁卷进洪流中一般,连个水花都泛不起便尸骨无存。
三江世族固然是益州的庞然大物, 可它周遭, 还有更多的被其挟裹而依附其上的中小势力,比如那些中等世族、小地主。
这一次山雨欲来的可怖气氛中,益州上上下下所有势力的求生本能令他们保持了这种缄默, 益州上流社会的所有宴会、公开场所几乎听不到有人在讨论此事。
可是,随着那些激动的寒微学子将消息带回十里八乡,官学的开办奇异般地在民间宣扬开来,市井间、街巷里、饭桌上,百姓们议论纷纷,个个眉飞色舞:“有了官学,我家阿大是不是也能跟着读书习字、将来做官了?”“啊呀!你家阿大我瞧着聪慧,回头似少章一般也考官学去!”
这是第一次,读书、识字、进学、做官,与普通百姓关联了起来。
封书海在益州的五载声望,如今益州安居乐业的事实,令他不必费丁点口舌,就能叫益州百姓相信,益州官学承诺的一切都是真的。
益州官学开办之日,这益州城边之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无数百姓哪怕不能到近前一观盛况,都将周遭团团围了起来;益州职位大大小小的官宦人家、文坛中声望高高低低的文士,在奇异而长久的沉默之后,悉数赶来;而清贫的读书人、有意望子成龙的百姓,更是迫不及待希望就此观看;除此之外,这一场官学的开办还多了许多益州的陌生面孔。
岳欣然作为这一场开办日的幕后策划,却是彻底闲了下来,坐在茶楼中最高层遥遥观看。
阿田第二座茶楼就选在书院正对面,依江而建,背后就是涛涛晋江,对面就是依山征用一处庄园而建成的益州官学,风景绝佳,地理位置极好。今日这样的盛况,茶楼才刚开业,就已经爆棚。这第四层乃是平素堆放货物的杂间,这一次被阿田细心收拾出来给了岳欣然。
今日事关重大,这一次局势并不容乐观,阿孛都日被岳欣然支到官学中护卫封书海,吴敬苍也十分赞同——实在是魏京那混账公子哥两次三番的闯入令他不得不承认,州牧府的护卫在那等人物的武力面前实在形同虚设,而这一次,官学开办将三江世族逼到墙角,谁也不能预料,狗逼急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官学主体建筑群是庄园中原本就有的一片亭台楼榭,乃是封书海定下的,一处败落的商户人家所修,原本是想用来结交世族、拓宽人脉,最后却赔了个底掉儿,官学以一个极其划算的价格收了来,也并不算亏待那户人家。似这样面积的庄园,等闲人家买不起,世家却绝不会买——因为不是自建的,没有那些雅致天成的精心设计,并不符合世家身份,哪怕三江世族只是个屈居益州一隅的三流世族。
庄园之前,有一片面积广阔的平地,这一日其上设了许多席位,虽一样采用大魏惯见的东南西北四方设座的传统,却每一个方位的席位上都列了许多排,好似一个个重复嵌套的“回”字,将中央高台团团围了起来,这从来没有见识过的架势便令周遭百姓嗡嗡响成一片议论纷纷。
随着无数马车上陆续有宾客抵达,东南西北四面席位渐次坐满,因为这一次整个益州对此事的高度关注,依岳欣然事先安排下的座次,竟是真的座无虚席。
而所有人也第一时间发现这座次排列的讲究,东向为益州官员,自前往后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清晰无比,绝没有任何争议;南向为卢川为首的益州之外文坛硕儒,正彼此谦让着落座;北向为益州本地文坛的文人,座次一样分明;西向最为古怪,竟是一群谁也不认得的家伙,看起来乱糟糟,却个个老老实实依着座位上的名姓坐了,不知怎的,这群家伙坐在最次向的席位上,却个个看起来难捺激动之情。
靳图毅坐在封书海身侧——他职级仅低于封书海,又是京官,自然有这个资格——他们二人皆是在东侧第一排最中央的位置。
随着宾客陆续到齐,吴敬苍得到封书海示下之后,只听一声清越的钟声,不论是席位四向坐着的宾客,还是远远围观热闹的百姓,登时便安静了下来。
吴敬苍走到台前,四向一礼,才肃容道:“诸位,今日乃是我益州官学开办之日,先贤有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已。’故官学之兴,在兴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官学之旨,诚在于斯!官学之立,在立言立德立行,故官学所需靡费,丝毫勿取于私,以此示公心。”
靳图毅冷眼旁观,他倒要看看,到底是怎生一个“勿取于私”,那四十三万银钱又自何而出。
然后吴敬苍一挥手,有人立时双手捧上一个玉盒,吴敬苍淡然道:“这盒中,乃是我益州新茶,并不值几个钱。”
听到“茶”字,靳图毅的视线与坐在北向正中央的张清庭一碰,二人皆是露着“果然如此”的神情,靳图毅看了一眼身旁气定神闲的封书海,他要看看,这位州牧大人想在这茶上耍出什么花样来!
四十三万的银钱……若是肯将茶园割让给他三江世族,他们未必不愿出这个价,现在?呵,就看钱自何出了……
却听吴敬苍向西向一礼:“诸位皆是我大魏有头有脸的大东家大掌柜,今日这新茶便是请诸位来品鉴。”
靳图毅几乎要摇头失笑起来,搞了半晌,原来封书海打得是这个主意?恩,封书海乃是益州州牧,商户本就身份低贱,以他州牧官阶,确实能在大魏召来这许多商人。
听闻陆氏茶园今岁进入丰产,茶砖确是不少。借着这时机,以封书海威望,将陆氏茶园中的那些茶砖悉数卖给这些大商人,那四十三万钱倒也许真能凑齐,但这笔银钱不就相当于陆氏所出?封书海莫不是以为打了个转儿便能绕开这以私利营官学的弹劾?那也未免太天真!
更何况……想到那一位的吩咐,靳图毅面上现出阴狠之色,他们三江世族对茶砖是势在必得!他冰沉目光看向西向那些商户,淡淡一笑,再怎么样的买卖,不过是一些商户罢了,只要封书海一倒,益州依旧是他三江世族的益州,一块茶砖也不可能运得出去。
靳图毅腹中已经开始打起了弹章的草稿。
吴敬苍:“……这一盏茶,现下开始拍卖,价高者得。”
台下四面的宾客到得此时俱是面面相觑,就是西面那些大商人也是有些怔愣,一盏茶……就这么拍卖?谁愿意买啊!不过一盏茶而已,还能吹出花来吗!
吴敬苍在台上微微一笑:“这茶不值几个钱,自然不能叫诸位这般开拍,”他顿了顿才道:“今日是为益州官学筹款,所以这盏茶附赠了一首茶诗,一旦哪位拍下这盏茶,这首诗也便送给那位。”
听到这里,四面坐席上所有人登时脑子急速转动了起来,这哪是拍卖什么茶,不过借茶之名在拍卖诗!
诗,不过是文的载体之一而已,自前前朝的乐府至今,已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更为丰富,或绝句、或律诗,一首诗文,或咏情或言志,真要说起来,在市井中……哪卖得出什么价呢?不能吃不能喝,哪个百姓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花钱买这玩意儿!
在益州文坛中人看来,这甚至有辱斯文,好的诗文,岂能用银钱来衡量、甚至是这般充满铜臭味地进行买卖?可是,今日,是为益州官学筹款,这却又是一种风雅到了极致的买卖!诗文所换得的银钱以供学子念书进学,诗文的价值在这一刻简直高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向的益州文人们在骚动了短暂一阵后,竟自发地缄默下来。张清庭游止四顾,并没有看到那个纤弱的身影,可他只觉得,数次交锋之中,竟再没有比这更挫败的时刻……他从来没有想过,那陆岳氏竟是这般破局!
他张清庭幼读诗书,至今已经四十载寒暑,他担任三江书院的山长,教导无数学子四书五经,也有二十个春夏,他心中无比清楚的知道诗书的价值,亦无数次向后辈教导过,他自认为,在文之一道上,他不及古往今来的圣贤,却也可跻身当世大家之列,却在这一刻,由一个小娘当面教给了他,何谓诗文大道。
他以为明心见性,堪破世局,已是诗文经史的大道。
可现在,陆岳氏直接以诗文换银钱、造福万千寒门子弟……却叫他知道了,什么才是圣贤走过的大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条大道已经隐约可见天下。
与沉默的北向文人相对应的,却是南向的外地硕儒们面含微笑,彼此探听着佳句可有所得的光风霁月——显然,他们对于诗文拍卖是有所准备的,十分坦然。
这一刹那,西向的大商人们却仿佛嗅到了什么,有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大声问道:“敢问,第一盏茶诗的作者是哪一位高才???”
于商人们而言,一首附庸风雅的诗句,能值几个钱?这取决于场合,某些场合,可能一文不值,某些地方,可能价值千金。
就比如现在,这什么茶诗的价值,只取决于它的作者,到底是哪一位?
而对这一幕,靳图毅却不过淡淡一笑,就是卢川等人,诗文再精,那些粗鄙的商户又能品出什么,他们肯为附庸风雅这件事出什么价呢?呵。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