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樱花东渡
  在旅行者的眼中,东京的标志,莫过于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在卢灿的心目中,东京最有韵味的,则是宽檐翘角的江户老望楼——五层高的“樱田橹”和“富士橹”。
  日语中的“橹”和汉语中的“楼”意思相近,“樱田橹”和“富士橹”都是江户御所(德川幕府宫殿)及御台所(后宫)中,很有名气的两座“瞭望楼”,专门用于守护这两大建筑群的安全,堪称江户时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在屡经战火焚毁的东京城中,能存留下来,还真是得天之幸。
  抵达东京的第二天,卢灿便将皮尔斯、井上太三郎等人赶走——大家都很忙,没必要围着自己转。
  他带着温碧玉,还有丁一忠、阿木哼哈二将,准备前往东京御苑。
  “灿哥,都忙,我们去玩……合适吗?”
  哟呵?难得啊,天生喜欢玩乐的阿玉,竟然能说出这种话,倒是让卢灿另眼相看。
  卢灿偏头看向她,上身端庄皮夹克,下面是紧身长裤,脚蹬白色运动鞋,斜跨长链皮包,脖子上挂着一架相机。早已收拾妥当,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的意思啊?
  瞬间明白过来,这丫头,就嘴上说说,以求心理安慰罢了。
  这丫头,卢灿摇摇头,揉揉她的秀发,“快出门吧。游览完御所,还要陪我去千代田的古董街去转转。”
  江户城遗址位于千代田区,距离它不远的就是东京最有名的“古玩街”。
  东京古玩店很分散,而且基本上都属于小铺面,小门脸,除了展销会或者特别的古玩聚会日,很少有大量集中的古董售卖。
  御苑街一带,据说有二三十家,这在东京已经是独一无二的。
  卢灿上次来东京,只有两天时间,根本就没时间转,这次,一定要将这条街上的好货色,扫空!
  江户老城虽然不再是皇宫,可依旧归属于“皇居”的园林部东御苑,属于东瀛皇宫的一部分。有些类似于颐和园之于故宫的感觉,彼此距离挺远。
  这一部分,已经正式向游人开放,东瀛本地人是不收门票的,卢灿这些外国游客则要缴纳每人三十五日元的“维护费”——非门票费。
  东御苑的游人很多,都是来赏樱花的。
  三月的东京,有些品类的樱花已经盛开,美不胜收,正所谓,“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
  温碧玉快活的如同一只乳燕,在低矮的花树中钻来转去,笑靥如花。
  终于跑累了,拽着卢灿的胳膊,嘘嘘喘气,还感慨着,“东瀛不愧是樱花国度,名不虚传,太美了!”
  卢灿翻翻白眼,真正是不学无术,樱花怎么就成东瀛的了?
  “啊?我还以为樱花发源于东瀛呢?”小丫头果然有点懵。在香江、东南亚,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樱花源于东瀛,盛于东瀛,怎么在阿灿这里,就变了?
  “盛于东瀛不假,源于东瀛嘛,那就错得厉害……”
  游玩嘛,开开心心就好,卢灿牵着她的手,边走边聊起东瀛樱花兴盛的历史。
  樱花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
  唐代白居易就描述过长安樱花的盛景:“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诗中可是清楚的说明,诗人自己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
  “那东瀛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樱花的?”温碧玉手中捻着两瓣粘在衣服上的粉红色的花瓣,轻轻搓/揉,很自然的问道。
  这一问题并不好回答,即便是此时的东瀛学者,自己也不清楚。
  卢灿也没有准确答复,但他知道两点,可以说将东瀛樱花的历史与中原文化牵连起来。
  “东瀛最早的神话故事书《古事记》第三卷,有推古天皇征伐朝鲜,战利品中有梅十二、樱二十九的记载。”
  “这应该是东瀛樱花在历史传说中最早的记载。”
  小丫头根本不知道什么推古天皇,《古事记》什么的,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盼解释。
  卢灿只得一点点给她掰碎揉细了说明。
  《古事记》可以说是东瀛最早的野史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用完全用汉字写成,但已经有东瀛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
  它是由太安万侣(官员名称)在(铜和四年)712年呈献给元明天皇。书中记载了凭稗田阿礼口诵之《帝纪》和《旧辞》,以及一些历代口耳相传的故事。
  凭稗田阿礼是什么意思呢?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人名,其实不是。正确的解读是,凭为“根据”,稗为“服侍天神的侍女”,田阿礼是这位侍女的名称。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天神身边侍女田阿礼的口述。
  这本书,在后世有不少专家质疑其真实性,因为一是该书没有引文;二是该书的语言风格多变,并且很多与事实和历史真实情况不符,不具备正规历史书籍该具备的条件,纯是牵强捏造的内容,可信度极低。
  无论内容是否真实,不容否定的是,这本书真实存在。
  理由有三点:
  首先,这本书开东瀛文字变迁之先河,东瀛文字的平假名,已经在这本书中稍稍露出苗头,堪称东瀛文字起源的实证。
  其二,在随后的很多东瀛史书、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本书的提及,也就是说,它如果是伪作,随后的东瀛作品都是假的。
  这肯定不可能!
  第三就是,它记录的某些事情,故事,有很多与中国的上古故事相同或类似。以中国完备的历史史料佐证,这本书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温碧玉的知识面,还是欠缺太多,她犹自懵懵懂懂时,俩人身侧不远处,响起“啪啪啪!”的鼓掌声。
  卢灿一惊,这种开放式的旅游场所,还真的没关注身边情形,怎么就冒出一位偷听的?连忙将小丫头往后带一步,丁一忠则向前一步,将他俩遮到身后,阿木则快速绕到另一侧。
  “对不起,打扰了。”
  两棵粗壮的樱花树后面,转出一位青纱老者,见卢灿时一愣。显然没想到刚才那一番宏论出于如此年轻人之口,不过,他很快对卢灿稍稍欠身,“听到您对《古事记》的分析,深合我心,忍不住鼓掌相庆!”
  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有这身打扮,卢灿还真的没分辨出来,他究竟是东瀛人还是华侨。
  “您是……”卢灿摆摆手,示意丁一忠往后退一步。
  “鄙人相本直树。”
  哦?是东瀛人?怎么汉语这么流利?
  想想也没什么,汉学研究在东瀛,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研究汉学,必须会汉语。这老者一身青纱,又满口流利的汉语,必定是汉学研究者。
  “您好,鄙人姓卢,香江人,打搅您了。”卢灿牵着温碧玉,还了一礼。
  这老头突然打断自己和阿灿的恩恩爱爱,温碧玉可没什么好脸色给他,撅着嘴,勉强躬身。
  相本直树也意识到自己的冒昧,回礼的笑容中有点尴尬。
  “刚才听卢生对《古事记》的辨析,让鄙人受惠良多。”
  “鄙人在御园街有一家小店,想请几位游园之后,去坐坐可否?”他从衣兜中掏出一张名帖,递给明显是保镖的丁一忠。
  卢灿接过来,这张名帖,所用纸张相当高级,是东瀛的纱面硬纸所做。
  所谓纱面纸,是指在造纸的过程中,将纸浆覆盖在丝绸上,形成背面有丝绸图案硬纸板,绝对是高级用签。
  上面写着“梨之珍玩”“相本直树”以及地址及联系电话。
  呵呵,竟然在这里先碰到一位开古董铺的东瀛藏家?好事啊。
  卢灿抬头对老者笑笑,点点头同意他的邀请。
  这老头,应该不是简单人物,卢灿从他的身影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味”。是的,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这位相本直树,应该和虎园中李林灿、饶真颐他们身份差不多——学者型研究人员,远非什么古董店老板可比。
  等他离去,卢灿将这张名帖,塞给阿木,笑着说道,“去查查,这位相本直树,究竟什么的干活!”
  他的做作,逗得温碧玉忍俊不住,挂在他胳膊上,笑得直抽抽。
  再向前走几步,丫头忽然想起,“你刚才还没说完呢?樱花是怎么来东瀛的?”
  是的,刚才卢灿只说到《古事记》中记载过,推古天皇征朝,樱花由朝入东瀛,可不等于樱花就是来自于中原。
  不急,有来源。
  推古天皇是东瀛第一位女天皇,在位三十六年,颇有作为。她在诸多臣公中,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
  首先是加强了对佛教的支持;二: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三是以中国汉代官阶制度为参考,建立了一种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阶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等十二阶);最后则是依据中国儒、佛、法各家思想指定了《十七条宪法》。
  这《十七条宪法》成为东瀛最早的管理国家的道德守则。
  推古天皇数次入侵朝鲜半岛,除了掳掠人口和资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清扫入觐中原汉王朝的道路。
  在中国汉代神话传记小说《瀛洲记》中,就有关于“东渡佛国”的记载。
  汉光武年间,僧侣玉林率领弟子十九人,东渡辰韩(新罗的前身),建立禅林十二,“佛光普照,桃花沐人,举世为信,世为佛国”。
  虽然是神话小说,可这记载的是真事。
  中原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确实就在光武帝时期,所谓桃花,就是指当时寺院栽种的“八重樱”。
  “切,说得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啊!”
  “你真听明白了?”卢灿不相信,自己说得都感觉有些乱呢。
  “很简单啊,樱花最早种植于中国,汉光武帝时期,随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后来被推古天皇,将僧侣、樱花,一并抢到东瀛,然后盛行开呗。不是吗?”温碧玉撇撇嘴,一副你也太小瞧本大明星智商的模样。
  卢灿揉揉眉心,貌似……她说的很对,是自己给介绍得这么复杂。
  唉,这就是做学问,小丫头,不懂就别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