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大势难挡(四)
  “贞儿既言章程有谬处,那且就说来听听好了。”
  太宗显然也没料到李贞会如此早便冒将出来,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不过么,倒是不曾有甚旁的表示,仅仅只是语调淡然地吩咐了一句道。
  “父皇明鉴,自古以来,朝廷取才当以德才为论,德在才先,此不易之常理也,今,观三哥之本章,纯以文取士,实大违常理,又,各州限名额之说实有失公平公正,无他,我大唐各州繁荒不一,荆襄、齐鲁等地文才荟萃,幽云之属显逊色不止一筹,且,同属一地之州也自差距悬殊,彼州能中举者,于它州或是不入流之选,如此一来,又有何公平公正可言,且,按章程所言,凡秀才以上者,未得职前,皆可得朝堂供奉之米粮,此策看似施惠于广大士子,然,细细算了去,每年支出之米粮实是惊人至极,朝堂纵使能腾挪支撑,却恐国库空矣,一旦稍有灾变,何能为哉?故,儿臣以为三哥之本章乃误国之道也,实不可行!”
  李贞乃是有备而来,早将所有台词全都背得个滚瓜烂熟了去,此际当庭表演起来,一派慷慨激昂之状,还真有着几分忧国忧民之情怀与气度。
  “嗡……”
  李贞这等强硬的姿态一出,原本已消停下来的乱议之声顿时便又大起了,无他,概因其之指控当真非同小可,这可是摆明了要跟李恪当庭一决高下,哪一方若是输了,夺嫡之路就算没彻底断绝,怕也差不到哪去了的,正因为此,大多数朝臣的目光尽皆自觉不自觉地投到了李恪的身上,显然都在等着李恪会如何发动反击,只是群臣们显然是要失望了的——任凭无数眼神之聚焦,李恪浑然不为所动,面无表情地站着,就宛若没听见李贞的指控一般。
  “陛下,微臣以为越王殿下所言甚是,此章程细节处之错谬姑且不论,大义上便已是有差,实不宜推行,微臣恳请陛下圣裁!”
  李恪不动,自有人会动,这不,就在群臣们乱议声中,秘书少监长孙冲已是昂然从队列里闪了出来,疾步抢到了殿中,亢声力挺了李贞一把,顿时便令群臣们的乱议之声更响亮了几分,没旁的,长孙冲本人虽是驸马都尉,可也不过就是正四品上的中级官员罢了,于朝堂衮衮诸公中,实在算不得甚奢遮人物,可其父长孙无忌却是尊大佛,在这等敏感时分,若无长孙无忌的许可,长孙冲又焉敢如此强挺李贞,从这么个意义来说,今日的朝议注定是要波澜大起了的,该如何站队,就成了摆在群臣们面前的一道越不过去的坎。
  “陛下,微臣也以为越王殿下所言甚是,如此徒废朝廷米粮之事端不可行啊,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治国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今,此章程既是难言公平,实不宜行哉。”
  “陛下,微臣以为越王殿下所言正理也,微臣附议!”
  ……
  长孙冲这么一出头,亲近长孙府的朝臣们自是全都纷纷跟上,尽管内里并无重量级的朝臣,可胜在人多,很快,一些出自门阀世家的官员们也跟着站出来力挺,这呼啦啦一下子冒出来四十余号人马,气势不可谓不盛,诸般人等望向李恪的目光里也自不免便多了几分的担心,然则李恪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淡定如常地站着不动,毫无就此出头与越王等人打擂台之意。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就在大多数朝臣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李恪身上之际,却见陈子明已是昂然从旁闪了出来,中气十足地开了口,只一言,便将诸般朝臣们的乱议之声强行压了下去。
  “卿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呢。”
  太宗原本是等着李恪出头辩解,却不料站将出来的会是陈子明,自不免稍有些意外,不过么,倒是没带到脸上来,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语调淡然地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越王殿下所言荒谬绝伦,强不知以为知,看似忧国忧民,实则歪曲事实,非君子所应为者!”
  这都已到了图穷匕见之际,陈子明自是不会有甚容情可言,一上来便给李贞狠狠地连扣了几顶大帽子。
  “陈大人何出此言,孤不明,还请指教!”
  李贞此番虽是准备得很是充分,可大多数的手段都是以李恪本人为假想敌的,却没想到陈子明会以宰辅之尊悍然站出来当李恪的马前卒,心神自不免便有些个紊乱了起来,只是陈子明都已打上了门来,他自是不能就这么干挨打着,也不等太宗有所表示,便已是面色阴沉如水地反诘了一句道。
  “殿下自言科举革新章程有三错处,一曰德,二曰公平,三曰靡费公帑,所言堂皇,实则混淆视听,其一,吴王殿下所设计之科举制度核心在于层层选拔,考核之重固然在才学,然,德亦在考核之列,岂不见各州、县学政之设正是为此,附录中有载,凡忤逆、欺压良善、干犯朝廷律法者,一律取消功名,此正是考德之道也,安可言重才不重德焉?其二,所谓公平,不过是相对而论罢了,世上岂有绝对之公平哉?为鼓励贫弱之州向学,取士上本就应有所照顾,然,也不过就是州中举子这一层罢了,于会试、殿试之际,靠的依旧还是学子之真本事,所谓有违公平之说,实不成立;其三,公帑者,取之于百姓,自当用之于百姓,为教化故,投入虽多,也属理所当然之事也,更惶论各县、州之秀才、举子皆有定额,每年支出虽是有所递增,却非无限,以我朝岁入之丰,负担不难,何言掏空国库?还请殿下给某一个解释。”
  早在提出科举革新事宜之际,陈子明便已预料到了李贞等人会从何处吹毛求疵,又怎可能不做好相应之准备工作,此际当庭喝问连连,言辞犀利无比,根本就没给李贞留下丝毫反击之机会。
  “陈大人之言实有强词夺理之嫌也,请恕小王不敢苟同,乎公平者,即公义也,若违此,却恐天下士子不服焉,倘若群起攻讦,社稷实有不稳焉,此诚不可不防哉!”
  陈子明都已将道理分析到了这般田地,李贞自知正面硬抗已是毫无胜算可言,但却绝不肯就此认输,而是硬着头皮死咬着公正一说不放,明显就是在胡搅蛮缠了的。
  “越王殿下说得好,公平既公义,然,下官倒有一问了,人可选择出身否?怕是不能罢,世上芸芸众生,或是生于钟鼎之家,或生于草莽之间,是原罪乎?不然也,人无法选择父母,却可选择拼搏,既如此,朝廷适当扶持弱势之州郡,又有甚不公可言哉?朝廷给予适当之禄米,本意便在于给予寒门士子以拼搏向上之机会,如此,正显公平之所在也,还请殿下莫要误会了去才好。”
  以陈子明之辩才,又岂会怕了李贞的胡搅蛮缠,接连几番反问之下,便已是有理有据地将其之指责反驳了回去。
  “陛下,微臣以为陈大人所言甚是,此大利社稷之章程也,当得速行!”
  “陛下明鉴,微臣细研章程多日,浑不见有丝毫不妥之处,宜行,还请陛下圣裁!”
  “陛下,微臣以为陈大人斯言大善,人无法选择出身,却可选择拼搏,但凡愿奋发向上者,皆有成长为社稷栋梁之可能,朝廷略拨禄米,补贴其家用,解其后顾之忧,实善政也!”
  ……
  此番当庭驳倒李贞与长孙一系的联手并非关键,真正的关键便在于要向太宗展示一下支持李恪的势力所在,为此,陈子明自是早就做了精心的准备,这不,其话音一落,户部尚书杨师道、刑部侍郎赵卓等十数名朝臣便已是先后站了出来,纷纷出言力挺科举革新之章程,尽管人数上似乎不及反对者之众,可平均官阶却远在长孙一系之上,而这,仅仅只是李恪一系的部分力量罢了,诸如工部侍郎赵万诚、兵部职方司郎中宁岩等却是依旧站在队列之中,无他,声势太过浩大可不是啥好事来着,显示出足够的力量即可,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么个理儿。
  “嗯……,子明说得好啊,人不能选择父母,却可选择拼搏,路终归须得靠自己去走,朝廷何吝些许禄米哉,朕意已决,着吏部、礼部、国子监等诸有司,即刻就此章程下文各州,筹备诸般事宜,不得有误!”
  太宗原本就打算实施这等科举革新之事,之所以拿到大朝上来过上一下,目的还真就像陈子明预料的那般,只是想看看李恪在朝中的支持力度如何罢了,而今,这么个目的既已达成,太宗也就不打算再就此事多议,紧着一挥手,已是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太宗的旨意既下,诸般臣工们自是须得紧着称颂上一回,至于各人心中作何感想么,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的……